(原标题:隔离观察点 | 非常十四天)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最紧张又忙碌的“一线”
在这里
有一群最爱的人
他们每天24小时坚守着
用爱心、勇气、责任
温暖着隔离观察者的心
正奋战在这抗疫的一线
跟着小编一起走进他们
非常十四天
隔离观察点战“疫”小组小记
“1月31日,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指挥部指示,要求进驻隔离观察点,执行对密切接触人员的医学观察。经过有序调度,2月1日,全科医师高尚富、阮月明和护士赵静组成的医疗小组于当日下午5时完成进驻,开始了隔离观察工作。
3月13日,完成两轮(各14天)医学观察任务的三个人回到了指定隔离场所。回想起28天的工作,他们用辛苦守护,换来医学观察隔离人员的平安健康,“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职责所在,我们要完成好上级安排的任务,也是对隔离人员的负责。”
进驻付出 默默无闻身影坚毅
每天六点起床,高尚富、阮月明、赵静三人就要为隔离人员测体温、送早餐,对楼道、电梯、酒店大厅进行全面消毒并清理垃圾。忙到九点,才有了吃早餐的时间,而每一次,饭菜已经变凉。有时候,他们还要变身服务员,为每个房间换床单,清洗马桶,连续穿5个小时的防护服,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阮月明个子不高,每天要背着30多斤的消毒液负责全面消杀工作。他曾在2003年“非典”时投入战斗,此刻,他消杀的身影又留在了隔离酒店的每一个角落……高尚富患有长达十年的股骨头坏死,每次看到他蹒跚穿梭在各房间门口,手提肩扛地为隔离人员送餐送水时,每一眼背影都会让人感到阵阵心酸。有一天,高大夫连续多次在深夜对接被隔离人员,最高记录是一天中穿脱了7次隔离服,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多。仅仅半个月,他就瘦了5斤。赵静作为隔离区唯一的一名女同志,在接到任务后没有一丝犹豫,她的丈夫也全力支持,一直鼓励她说:“单位让你去,就是对你专业技术能力的肯定。你也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咱就得作表率。”每天,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赵静还要为隔离区两名古稀老人定时测量血压——“赵护士,帮我来开一下电视”“赵护士,帮我关一下窗户”……很多琐事让赵静由已然变身为“全能女战士”。经过多日的奔波忙碌,她整整瘦了6斤……“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每次面对儿子发来的视频问题,赵静都会说“过两天回”。她的内心很复杂,她说,既自豪也担心,但更多的是坚定,疫情不止,我们不退!
迎难而上 与危险面对面“零距离”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采集隔离人员的咽拭子样本,而采集咽拭子样本的操作是和患者近距离面对面接触,采样棉签刺激患者咽部很可能导致患者咽部不适,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动作,飞沫四溅。
刚接到任务时,赵静心中没底,由于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第一批进驻隔离点的医务工作者,也是第一次接到采集咽拭子的任务。“这是最危险,也是离病毒最近的操作,当被检测人员口腔全部暴露在面前,很可能就与病毒近在咫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我也顾不上害怕。”赵静说,有时候几个标本采样下来后,会有缺氧的感觉,甚至是汗流浃背,但在疫情防控面前,我没有退缩。在隔离区工作的这些天,最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一天下午,一位隔离人员给赵静发微信说,“护士,我好像发烧了……”收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她和高尚富二人穿好隔离服,为这名隔离人员连续测量了三次体温,均为37.3℃以上。小组人员急忙向上级汇报。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这名隔离人员也非常恐慌,一直在问:“大夫,我要检查,我有点儿害怕!”“您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已经给您联系好了,120马上就到,您稍等。”被隔离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接走,赵静和高尚富立即对房间等公共区域进行了消毒直至深夜。那天晚上,对于所有的工作人员而言是一个不眠之夜,庆幸的是,第二天的检查结果是阴性,所有人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无畏守护 只为健康平安
时间来到3月,“美丽宣化”微信公众号上多次发来疫情速报。虽然日期发生变化,内容持续向好。高尚富说,“虽然我没能去武汉抗疫前线,但是一定要守好社区疫情的第一道防线,谁让我从医20年,我不能不敬畏我的职业!”
他们说,从没有想过“防护措施不到位”。疫情为重,已将安危置之度外,从没有任何推脱拒绝。
“为你的工作和行为点赞!”
“多谢关心!疫情后过请你吃饭!”
“你们三个伺候我们十几、二十个人,本身就够累的了,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随着形势一天天好转,被隔离人员先后顺利解除隔离。当他们离开隔离点时,不少人对医务人员依依不舍。三人抗“疫”小组特别希望没有下一个“非常十四天”,希望他们永远成为过去式。正在接受医学隔离的赵静说,随着境外输入人员的增加,大家已经做好继续战斗的准备,“春天来了,疫情防控已见曙光,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