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早准备,全力抓好春耕生产。一是“强”农技服务。通过远程网络视频会议、微信、手机短信平台、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第一时间为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并利用远程物联网监测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应对各类突发病虫害,保障夏粮丰产丰收。二是“稳”农资供应。主动帮助农资经营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协助调运储备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物资,确保春耕生产物资需要。目前,该县211家农资经营企业已全部正常营业,共储备化肥2万吨、农药11吨、种子152吨、地膜160吨。三是“畅”产销渠道。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微信平台作用,及时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并将农业生产物资纳入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保证春耕生产物资有序流通。目前已帮助凯骏现代农业园、东亿达养殖公司等20余个农业经营主体与各大农资经营商进行了对接。
早谋划,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按照“稳粮棉、优蔬菜、扩杂粮、增果品”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一减四增”,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品牌农业、优质高效农业。今年大力发展以高粱、谷子、红薯为主的特色杂粮和以黑小麦、强筋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一是以景泓苑科技创新驿站为中心,依托景泓苑石磨面粉、挂面加工车间,建设黑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二是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留智庙镇、北留智镇为主,建立2万亩强筋麦“订单”生产基地。三是以温城闲云居红薯加工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红薯面积3000亩。四是以王千寺、杜桥、留府等乡镇为主,大力发展高粱、谷子等杂粮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争创杂粮特色优势产区,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早实施,着力恢复畜牧产能。把恢复畜牧产能特别是恢复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动物疫病防控和稳产保供“双保障”。一是认真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清洗、大消毒”活动,确保全县畜牧业生产安全。截止目前,已累计排查养殖场户8071户次、排查生猪514871头次,消毒养殖场户14987户次,消毒面积840万平方米,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等疫情。二是把规模化养殖作为恢复产能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牧原、正邦等生猪养殖项目,严格落实“蜜罐式”封闭管理和“八要八禁止”措施要求。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已达11.77万头,出栏3.46万头,预计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增至30万头。
早部署,全面开展环境整治。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以“五清三建一改”和双“三无”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粪污无害化处理以及村容村貌提升,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全方位多角度整治。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848个村全部进行了消毒,累计清理各类垃圾25996立方米、村内塘沟1470处、柴草杂物乱堆乱放4954处、死角死面3465处,农村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