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贫困山村种香椿 “摇钱树”下稳增收)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位于我县坝头山区的台路沟乡后大营滩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抓春耕备播“黄金期”,全力推进大棚香椿特色农作物种植,努力把香椿树种成“摇钱树”。
初春的坝头山区,依旧弥漫着丝丝寒意,但暖棚里忙碌的村民们额头上却早已冒出了汗珠。挖沟、起垄、覆土、浇水,村民们正在有条不紊的栽下一排排香椿树苗。年初,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引进和河北农大的大力推荐下,村民们大胆尝试,首次在坝上地区规模化种植香椿树。驻村工作队队员王煦告诉记者,香椿树不仅需水少,易成活,而且天然抗虫害,田间管理工作量小,非常适合干旱缺水、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的坝上农村种植。
省政府办公厅驻后大营滩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王煦
省政府办公厅驻后大营滩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煦说:“咱们坝上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利用(暖棚)温差把香椿的上市季节错开,通常香椿是三、四月份上市的时间,咱们可以把它调节到六、七月份或者七、八月份,利用这个可以增加香椿苗的附加值,销售价格和利润也就上来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林下养殖土鸡,鸡粪又可以施肥,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后大营滩村香椿产业实行的是村集体经营,贫困户打工,利益分红的模式,贫困户高胜珍告诉记者,她在大棚干活,每天可以收入80元,腰包鼓了,心情好了,日子自然更有奔头了。
村民 高胜珍
村民高胜珍:“往年这会我们就是外边(招工)的来村里接,来接我们就能出去挣点,不来接,就挣不上,今年村里建起(香椿)暖棚,一出家门就能挣钱。”
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今年还为村里制定了更具发展潜力的脱贫方案,从成立养殖合作社,到发展民宿旅游,从生态观光农业采摘园到开办粮油加工厂,一系列贴心谋划,让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真正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省政府办公厅驻后大营滩村 第一书记 郭志贤
省政府办公厅驻后大营滩村第一书记郭志贤说:“春节过后我们抓紧做好物资储备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双胜利,今年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巩固提升年,下一步我们引进相关企业打造高端旅游业,依托这10个大棚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提升,确保乡亲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持续高质量的脱贫,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