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抗疫先锋】衡水最年轻的抗疫专家)
全民战役,已有月余,这期间,无数人化身战士,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不懈努力。衡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晶,就是其中的一员,为守护人民健康,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彰显了一个医者的仁心与坚守。
从2019年底武汉卫健委通报接诊了多例肺炎患者、同时关闭华南海鲜市场的消息开始,多年呼吸科医生的职业敏感性让王晶意识到事态严重,她时刻关注着每一个武汉方面关于“新型肺炎”的消息。2020年1月18日,国家卫健委第二批专家抵达武汉,改变了第一批专家组确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人数急剧增加,王晶考虑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肺部,这是呼吸科医生的主治范围,呼吸科医生责无旁贷!在科室晨会上,她反复提醒全科医护人员,这次疫情异常凶险,务必做好个人防护。而她自己主动取消了已经安排好的年休假,时刻准备到一线抗击疫情。
在医院发出驰援武汉的倡议后,王晶第一时间上交了请战书。根据实际情况,她被编排进我院第四批赴鄂医疗队,目前正在待命,随时准备奔赴武汉。在待命的这段时间里,除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日完成院内会诊、带组查房、门诊工作外,她每天都在学习最新的文献,在驰援武汉的请战书上,王晶写到:我是搞重症医学出身,能熟练操作包括呼吸机在内的所有重症医学的设备,我现在搞呼吸专业,同时承担着医院感染科的一部分工作,所以到达武汉战场后,无论把我放到重症、呼吸、还是感染科的哪个岗位,我都可以发挥最大的能量!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都是流感高发季节,呼吸内科门诊和病房都会非常拥挤,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的发生,呼吸科异常忙碌,每天接诊100多位患者,在发热隔离病房建立之前,呼吸科是所有上呼吸道的感染和肺部感染病人的第一道防线,在诊治过程中,需要仔细甄别,遵循严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确保病人科学诊治。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的疾病,诊疗方案更新很快,从第一版到第六版,历次诊疗方案更新,王晶都要进行认真学习并组织全科培训,保证科内每一位医生都掌握。因为她深知,医生要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每一位患者负责,每一位患者的背后,都意味着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完整的家庭。因担心院内交叉感染,呼吸科门诊停了中央空调供暖,出门诊时诊室很冷,王晶在白大衣里再次绑上了护腰,更多的时候,她被称为“女汉子”。
呼吸科病房位于内科楼的19层,自入冬以来,病区病人都在60人以上,而且一半都是一级护理的重症病人,同时十几个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全体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即使再忙碌,王晶每天查房的时候,也会面带微笑,细致询问每一个细节,包括患者的体温、痰量、尿量、喘憋情况等等。“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王晶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有一部分新冠肺炎的病人并不发热,有一部分经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仍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所以即使患者经过发热门诊排查也不能放松警惕,如果漏诊或者误诊任何一个患者,对病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疫情发生后,衡水市迅速成立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织衡水最强的医疗阵容担负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疑似、确诊和救治工作,王晶成为市级和院级专家组中最年轻的成员,唯一的八零后。在保证本科室正常值班和门诊情况下,王晶多次参与市级和院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会诊,在哈院与三院之间数次往返,经常是在医院病房刚下了24小时的值班,又直接到三院24小时带班,家人已经习惯她连续两三天回不了家的工作节奏。王晶的爱人是警察,也工作在抗疫一线,疫情就是警情,疫情就是命令,因两人都在工作岗位上无法照顾孩子,尤其是同时上夜班的时候,10岁的儿子自己在家,实在不放心,她就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每天通过摄像头提醒孩子起床、吃饭、学习,孩子从小也练就了很好的自理能力,很懂事、自律,很支持爸爸妈妈的工作,只有自己生病的时候才对着摄像头说一句“我想妈妈”。很多人觉得憋疯了的”家”,正是像王晶这样的抗疫人员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家庭都在负重前行!
同呼吸、共命运,为控制疫情蔓延和救治患者,为维护国人的健康而投身战斗,这是每个呼吸人的情怀和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使命感,无论在本职岗位上,还是即将驰援武汉,王晶都全力以赴,哪里都是医生的战场,哪里都是为抗疫做贡献。她说:我是一名医生,救治患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国家需要我,召必回,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