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县:“3211”绿化工程构建生态强县
3月12日,廊泊路大城县臧屯路段两侧沿路绿化带植树的群众正忙着挥锹铲土、植苗入坑、提桶浇水,一派紧张忙碌、热火朝天景象。一行行白蜡、金叶榆、国槐在料峭的春风中展现勃勃生机。
“2020年,大城县将以实施‘3211’绿化工程为抓手,推进实施大规模人工造林、营林抚育,有效提升县域森林覆盖率,破解生态绿量短板,构建规模适度、林种合理、树种多样、效益明显的生态绿化新格局。”大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植树造林工作负责人于海臻说。
“3211”绿化工程即以县域内“三环、二沿、一区、一网”为主要内容,计划植树造林4万亩,构建点线面、带网片、林园水相结合的生态体系。
“三环”主要包括以旺村镇与天津市静海区交界区域为重点,依托陈大线、龙街连接线等交通干线向外扩展,打造环津高品质生态衔接带;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构建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环城镇生态系统;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大力开展环村庄植树造林绿化行动,提高乡村绿化覆盖率。
“二沿”即沿干线公路,发挥干线公路线性空间的联通作用和骨架作用,逐步实现县域内交通干线绿廊贯通闭合,建成森林主体框架清晰、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态廊道体系;沿县域内河渠推进绿化,逐步实现县域主要河渠为中心,以镇级干渠及支、毛、斗渠为网格的河渠绿化体系。
“一区”即在廊沧、津石两条高速和子牙河三线合围区域内,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建设用材林基地、生态游览园等振兴乡村的生态产业;鼓励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村街,整合村街土地资源,进行集中打造。
“一网”即农田防护林网,打造以乡村田间路、边沟为骨架,防风、保土、护路功能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网。
安次区:打响春季造林三大战役
近日,记者从安次区政府获悉,今年该区将在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的基础上,以永定河、龙河为依托,以京台高速为界,推进廊道闭合提升、园区节点村庄提升、精品工程建设三大战役,最终形成“北部花海秀水,南部林海桃源”交融的大地景观。其中,今春将完成8300亩的植树造林绿化任务。
为形成闭合廊道,安次区将按照京台高速、京沪高铁、112国道、廊霸路、廊泊路每侧绿化不低于100米,国槐大道、落禅线、杨尹线每侧绿化50米以上,乡村道路一路两沟四行树,环城林300—500米的绿化标准,进行查漏补缺。
结合现有绿化成果,安次区各村庄将继续以环村林、村内主要街道、街头、街心广场、游园、房前屋后、坑塘四周等部位“四旁”植树为重点,以山楂、石榴、枣、海棠等果树为主导,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持续栽林种果,实现村庄的绿美化、多彩化、特色化,从而带动其它村街的绿美村庄建设。
着力推进秀林建设工程,以新造林和改造提升连接拓展为补充,坚持点、线、片、面结合,持续开展规模化名优林果基地建设、林苗一体化造林绿化,进一步增加林农收入。
为确保春季植树绿化工程顺利推进,安次区财政将重点对廊道两侧永久性生态防护林建设、公园建设、名优林果基地建设、村庄绿化等进行奖补。同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造林投资格局。
廊坊开发区:着力做好“增绿添彩”文章
近日,记者在廊坊开发区会展中心广场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对广场乔木进行修剪、补种,几株玉兰已经绽放。
疫情防控不放松,栽植新绿正当时。廊坊开发区科学谋划,提早动手,全区造林绿化工程陆续开工,为建设美丽新城增美添绿。
今年,廊坊开发区重点对区内金源道、艺术大道、北凤道、创业路、云鹏道等5条道路现有管道末端进行改造,加强自动化浇灌系统建设。对艺术大道、会展中心办公楼前、友谊路等重要节点进行地栽花卉及两侧花箱摆放,楼庄路与云鹏道交口、会展中心B馆前广场进行立体花雕摆放。对大学城梨园路、詹天佑路、纬乾路、花园道、嘉轩路、广阳道、百合道,以及观锦城东侧规划的游园用地进行绿化,绿化面积9万平方米。对九干渠两侧、大长亭村西南口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拆违地块进行绿化造林,计划造林600亩。持续打造“月季之城”,继续完善“五纵五横多节点”月季种植,加快迎宾广场、友谊路绿地硬质景观施工进度,加强去年秋季种植月季的管理。
为确保造林质量,廊坊开发区从任务目标、完成时限、保障措施、栽植质量以及成活率等方面,进行责任划分,做到工作现场化、任务责任化、目标具体化,形成协调联动、高位推进的工作合力。同时,在造林过程中,注重种植与管护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专人负责、专业养护”的科学管护模式,确保做到栽直、扶正、踏实、封堆、不窝根、不露根,并及时落实追肥、浇水、涂白、抹红等管护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高质量完成全年植树造林任务。
眼下正值春季植树季节,永清县永信公路后奕段新栽了景观树苗。图为3月11日,公路管理站的洒水车在给树苗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