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众人眼中的守护神;他们,在平凡中践行着英雄主义。而我们能做的便是用镜头和文字去触碰这些人的炙热温度。3月11日我们陪同媒体记者走进一线,深度采访。
刚走进开发区派出所大院就听见内勤张萌扯着嗓子喊:“您刚回来呀,赶紧换身衣服,洗把脸吧,一会记者该到了”,王洪仪拍了下脑门:“知道了”。 “人家记者一点来,这都快十二点五十了,还不拾掇拾掇,这点儿了,还要去解决企业员工住宿的事儿。”张萌嘴里又嘟囔……
两人一抬头,见我们陪着记者正走进来,王洪仪不好意思地自我调侃道:“就这样采吧,自然风。”
记者:我发现您办公室挂着一面面锦旗,给我们讲讲背后的故事吧?
王洪仪:就说这个吧!也就是上个月,有一天下午6点左右,我所接指挥中心指令,某小区有一女子欲跳楼轻生。人命关天啊,我们火速赶赴现场,路上拨打了120和119,施救现场紧急布置后,我们分别行动,我一直在与该女子进行沟通,试图分散其注意力。这个场面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后,女子的情绪终于有所好转,我们选准时机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窗台上抱了下来,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是后来家属带着被救女子一起来所里送的锦旗。
记者:太不容易了, 这40多天很辛苦吧?
王洪仪:嗯,辛苦提不上,这是职责,本来就事情多、警力还少,个个都得是多面手。前期,我们负责的是进京小路口,需要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路口就是进京的“安全过滤网”。目前,我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狠抓“一标三实”工作。“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维护工作是人口管理的重要抓手,与疫情防控工作,促进复工复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才能更好服务实战。比如,前两日,我们在辖区某小区开展“一标三实”入户信息采集工作时,发现并捣毁了一个传销窝点。
记者:目前企业复工复产,咱们有什么措施吗?
王洪仪:当然有,复工复产现在是重点工作之一,且开发区企业较多,目前复工复产的企业一共108家。我们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及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十项措施,我们对辖区内所有复工复产的企业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复工复产企业台账,所里民警定岗定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辖区域,需要每天到辖区企业进行检查指导,全面了解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记者:能说一下具体怎么检查吗?
王洪仪:我们在企业出入口、厂区、车间出入口检查是否采取消毒措施,检查是否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消毒、量体温并佩戴口罩。线上创建微信群,群内每天按时上报人员体温和身体健康状况明细表,每天的人员更新情况,一目了然,同时下派民警到企业实地核实清查,做到线上线下同时抓,第一时间掌握动态。并告知企业如遇有发烧人员或者疑似新冠肺炎症状,第一时间将其进行隔离,同时向我所和开发区管委会报告,然后由我所和管委会工作人员,与卫健部门沟通,如确定需要定点隔离的,再由卫健部门执行。
记者:企业复工复产一般会面临哪些困难?都如何解决?
王洪仪:首先,我们对辖区所有复工复产企业的安全情况需要全面了解,比如前几日多家企业提到,买口罩是一大难题,我们和开发区管委会疫情防控小组联合向县红十字会申请援助,一共帮助到20余家企业,及时解决了开工口罩难的问题。还有就是在隔离措施这方面,有的企业提到自行隔离场所较少,我们又与附近旅店沟通,为这些企业员工提供自我隔离场所,严格执行返工人员14天隔离制度。除此,我所每天安排警力在复工复产企业周边进行巡逻查控,非常时期,提高安全感很重要。
记者:开发区地理位置距离北京很近,是不是工作量会更大一些?
王洪仪:大家的工作量都很大,香河开发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紧邻北京、天津,很多企业复工人员返厂的时候都要经过检查站,有时候半夜接到电话,需要现场去核实情况,再与企业联系沟通,处理好人员返工的问题。这一核实处理就是几个小时,返回时已经是凌晨几点了,就穿着衣服躺下睡会儿,这都是家常便饭。
记者:是不是很久没回家?
王洪仪:都这样,不仅仅是我,所里指导员沈文海的母亲身体不好,建议做血管支架,沈指导员从医院看完母亲就马上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这样的情况最近已经有好几次。副所长张雅东是我们民警当中年龄最大的,疫情防控期间,一直加班在单位,其实我很担心他,高血压最近犯了好几次,我劝他休息休息,调整一下。可是他总是说所里也需要人,真是辛苦了他”。
记者:有没有人说你们都是工作狂?
王洪仪:我们不是工作狂,我也不喜欢别人这么评价我们,我常说工作要快,因为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生活要慢,要阅读要思考,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工作时,我们是百姓的守护者,生活中我们都是普通人,比如,夜深人静,想起家里已经乱成一锅粥,再翻看我刚刚出生三个月的孩子照片时,也会红了眼眶。
记者:我特别喜欢您刚才的那句,警察是百姓的守护者。
王洪仪:警护民,民爱警。我们的工作其实也被老百姓看在了眼中,记在了心中,疫情期间很多群众纷纷到我所慰问,并带来方便面,香肠,消毒液,口罩等物资。疫情无情人有情,物资有价,但爱心无价,老百姓的这份情意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通讯员 王倩 张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