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永清经开区的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因涉及国家重点工程企业供货需要,疫情期间持续生产。图为生产中的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厂区。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本报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郭淼 张玉宇)3月5日,位于永清经开区的廊坊德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振筛试验检测区内,一台三米高的红色大型振筛机正在完成出厂前的检测。2名工人戴着口罩和安全帽,在振筛机顶部忙着安装螺丝钉、涂抹润滑油,整个生产过程井然有序。
“这台振筛机近期要出口俄罗斯。受疫情影响,节后复工时间比往年晚了20余天,我们正加班加点生产,确保如期交付使用。”德基公司副总经理赵雄志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我们已收到17套生产订单,其中出口俄罗斯3套,出口印度3套,产品总价值1.7亿元。”
德基公司生产的路面基建大型设备出口订单多。2月19日,该公司正式提出复工复产申请。“我们立即选派1名科级干部入驻公司,帮助解决工人短缺、原料运输等问题。仅用3天时间,首批72名工人就返岗上班。”永清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穆丙元介绍,目前该公司返岗员工有284名,20条生产线全速运转,基本达到满负荷生产,生产秩序恢复正常。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这是永清经开区定下的目标。疫情发生后,永清经开区迅速成立企业生产保障专班,21名科级干部入驻辖区27家规上企业,全面开展精准帮扶指导,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疫情之下,经营难、资金短缺等问题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永清经开区出台一揽子政策,服务企业解难题,助力企业渡过难关。针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用工困难等问题,他们精准施策、全力帮扶;为在岗员工统一办理出入证,发放“出行绿卡”,解决“回家难”问题;为申请复工复产企业员工出具协调函,协调办理健康证明等。
从这些政策中受益的不只德基公司, 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也是受益者之一。得知该公司遇到运输车辆通行不畅等问题,永清经开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排忧解难,协调交通部门为货车办理通行证,确保原料能运进来、产品能运出去,避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2月28日,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韩艳丽将一面写有“抗击疫情、政府暖心、服务给力、促企发展”的锦旗送到经开区管委会,对永清经开区在疫情防控期间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表示感谢。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疫情发生后,永清经开区帮助域内22家企业发布用工招聘信息500余条,提供口罩1万余个、消毒液300余桶以及体温测量仪等。截至目前,域内27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复工复产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