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防控巨大压力和企业复产迫切需求,廊坊高新区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把疫情输入传播风险降到最低,把企业产能发挥到最大,努力争取做到两不误、双胜利。 图为飞泽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通讯员 孟尧 摄
本报讯(通讯员 马启鹏 刘磊 记者 王文珩)3月2日上午,一场“不见面”项目规划评审会在廊坊高新区三楼会议室进行,我市评审专家通过网络平台对项目进行研讨,优化设计方案。这场评审会专为新落户的上海益司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智能摩托车研发生产项目安排,以确保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不受疫情影响,推动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当前,疫情形势尚不明朗,项目落地前期各项手续能否顺利办理、能否完成今年的投资计划,我们心里没底。”该项目市场部经理王雷表示,这场远程项目规划评审会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增强了发展信心。
“疫情期间,高新区通过创新举措、先行先试,利用网络办公开辟了一条审批高速通道。”廊坊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海峰介绍,面对投产企业复工复产、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签约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等问题,为解决企业燃眉之急,高新区采取“三不”举措,按下项目推进“快进键”。
不见面招商即通过网络拜访、视频交流、在线解答等方式,廊坊高新区与意向企业深入沟通,与重点在谈项目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探索在线签约或邮寄签约等方式,促进车创智车园、韩国环保设备等一批项目尽快签约。不掉线审批即利用河北政务服务网、智慧项目APP等网络客户端进行网上申报办理,实现了“网上办”,对审批事项要件做到“邮寄办”,积极探索“视频办”等多种远程审批方式,确保政务服务不暂停。不停歇驻厂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廊坊高新区党工委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部机关党员派驻一线,24小时坚守,指导企业制定复工方案、应急预案,协调解决企业班车通勤、水、电、气、运等方面问题,与企业一同做好防疫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确保企业运行平稳。
截至目前,廊坊高新区入园项目共计40个,其中前期项目14个,在建项目19个,建成项目7个,另有重点在谈项目51个。泉恩、飞泽等重点企业已平稳复工,中驰车福等项目实现了开工建设,苏宁廊坊智慧电商产业园、石墨烯烯谷中心2个重点项目成功获批2020年省重点前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