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晋县上城嘉苑社区众志成城阻击新冠疫情肺炎的日日夜夜里,志愿者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社区的六十名单元组长,又是这一群体主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品质纯洁、境界高尚,他们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热情、谦逊;他们工作作风细致主动,他们无私奉献心胸广阔。
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上级的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地调整,每一项政策措施都需要通过他们一一落实到各家各户,落实到人。他们认真细致主动的工作作风在这几个人身上得到很好体现。
图1住户家中讲解政策
七十多岁的单元组长鲁立秋,是退休老干部,退休前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居民尊称他鲁主任,他几次摸排人员返乡情况,报送数据资料,填写的调查表格无一不是工工整整,一人不落,一项不落;每一次摸排,都按照要求“楼不漏户、户不漏人”。几次敲门,逐人核实,逐项核实。因为平时工作扎实深入,他对单元内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因为年纪大了手机的许多功能玩不转,为了方便工作,他不耻下问学会了利用“微信”收发信息。
图2利用微信收发信息,助力疫情防控
单元组长张海辰,是志愿者骨干,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活跃分子。疫情发生后本单元有一业主常年在外地跑运输想回到小区暂住几天,他知道这一业主的想法后,及时宣传社区防疫政策,晓以利害劝止了业主返回,减少了人员流动,降低了社区输入性感染的风险。
有一天晚上,单元组长牛纪宁从自己单位执勤的卡点下班回来,还未上楼发现一户人在外地的住户,窗户里透出了灯光,牛纪宁想到:没有听说到社区申报,怎么就突然回来了?天晚了不方便敲门,第二天打电话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社区,及时进行了排查管控。单元组长刘艳珍、武文全在他们身上都有相同的故事。
单元组长刘西华发放“社区居民出入证”时,发现有一户居民,登记人口和实际居住人口多了一名,经过认真核实。原来这户人家的孩子出国很长时间了,填报时误填了,给这家多发了一张通行证。刘西华核查不符合,把多发的通行证收了回来,并更正了信息。
在志愿者身上充分体现出不求回报,视公事如私业的宽广胸怀和奉献精神。
社区志愿者骨干单元组长王现华,自己经营一家饭店,业务繁忙。平时热心社区建设,志愿者们有什么活动,他放下自己的营生,积极参加。自疫情发生后,现华全身心投入到防控工作中,除完成单元组长每天对本单元的人员管控和信息上报,坚持参加社区卡口值班,已一月有余。社区党支部再次发出志愿防控的动员令后,他让全家-----他的夫人和孩子全部加入了志愿者行列,造就了一段佳话。
和王现华的事迹相媲美的可以说是刘国宁了。刘国宁任一号楼三单元居民组长,对本单元各项工作操心费力,单元的公共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邻里之间和睦温馨。这次防疫斗争中他毅然携爱女参加日常卡口值班,成为社区美谈。
谦逊热情是志愿者们共同的特质。
四十多岁的王献杰在上城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可以说是年龄小,资格老,贡献大。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已经五年多了。他是一名技艺精湛的理发师,经营一家本地知名的理发店,生意兴旺,顾客盈门。多次为社区的老年人义务理发,社区的安全检查等工作也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他担任组长的单元是全社区的模范单元。邻里之间亲如一家,单元楼道常年保持整洁,逢年过节自发用彩灯和纸花把单元的公共区域,装点的绚丽热烈,整个单元的全家福照片悬挂在单元一楼正厅,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幸福满足。献杰平时说话慢条斯理,干起工作来坚持原则有股韧劲。一个多月时间一直忙碌在防控第一线。
社区医生刘再,兼任社区单元组长。他的工作不分昼夜,不论年节,社区内无论老幼发生病痛,一个电话召之即来从不怠慢。疫情爆发后,刘再一马当先,排查返乡人员、测温、隔离对象管控等都离不开他,经常忙的疾走如飞。社区隔离对象老曹,在一天晚上感觉手指发麻——脑血栓的旧症又犯了。刘再刚躺下不久,接到求助电话,经请示社区李书记,马上穿好衣服,在仅有普通医用口罩防护的条件下,冒着感染的危险自己驾车,护送老曹去医院,因为老曹情况特殊,医院方面应对措施尚不完善,几经请示,领导介入,折腾了近四个小时,才住进了医院。待刘大夫安置好老曹,回到家中已是深夜一点半了。
单元组长李桂英负责管控和服务本单元内的一个隔离观察对象,她毫无怨言认真负责,每天了解隔离对象的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隔离对象有什么需求,桂英千方百计进行解决,没有给社区增加负担。
疾风知劲草,在疫情灾害面前志愿者们展现了心灵的美好,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这样的群众根基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