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家口历史宣传片:张库商道)
张库商道从塞外重镇张家口出发,
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
——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
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运销线,
全长1400多公里,
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
公元1571年,
大明王朝和蒙古俺答汗部
正式达成和约,
史称“隆庆议和”。
蒙汉互市开放的当年,
大批的蒙古人用
牲口、皮货、羊毛、药材等
与汉人兑换粮食、
布匹和茶叶。
从此,一条以“张库商道”
命名的张家口至蒙古库伦,
并一直延伸到俄国
恰克图的国际贸易之路渐渐形成。
2008年,人们在维修大境门
东段长城的时候,
意外地发掘出
被人们俗称为“小境门”
的“西境门”,
此门是明朝同意蒙汉互市的同时,
为防备关外大量蒙古军队
入侵而做的巧妙设计。
随着中蒙俄贸易快速发展,
人们又在西境门旁开了另一个门,
它就是今天张家口的象征——大境门。
与来远堡紧紧相连的这组建筑,
是清代乾隆年间清政府
在张家口设立的察哈尔都统署,
也是管理蒙汉互市的最高权力机构。
蒙汉互市开启后,
一张张由官方出具的“信票”
就是从这发出通达草原,
这种“信票”就类似于
我们现在使用的护照!
宣化城楼上的‘宣府城工记’
石碑上“冒雪冲冰,
穷历绝幕,
橐驼牛车来往俄罗斯者
终岁不绝”的碑文,
更为我们形象的描述出
清代张库商道繁华的真实景象。
离开大境门的旅蒙商分两路,
一路是驼队,
一路牛车队。
100年后的今天,
当我们重新来到昔日商道的时候,
依然可以看到当年
旅蒙商休息过的车马店,
饮过的水井,寻觅到
勒勒车碾压出的古老车痕。
清代晚期,
张家口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吸引了许多内地商人来到张家口,
也吸引了外国洋行来到堡子里
设立自己的分行。
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
就有英国的平和洋行、
俄国的立昌洋行,
法国立兴洋行和俄国的道胜银行旧址。
据记载,天一香茶庄
早在清道光年间
就已经在福建羊楼洞设立茶点。
从清代以来,天一香茶庄一直
在张家口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直到今天,天一香依然是张家口的著名茶庄。
张库商道上来自俄国、蒙古的皮毛和牲畜,也是商道的主打商品。因为北来的皮毛大多要在张家口加工再运往全国各地,所以,张家口加工毛皮的作坊遍布西沟和张家口。
西沟的“德玉恒”是当时张家口皮货加工业中有名的一个商号。现存的皮毛业资料里,德玉恒的信函存世最多。
1909年京张铁路的修筑,给古老的张库商道注入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活力,大大减少了商品的运输成本,使张库商道贸易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2013年,中、蒙、俄共同发起将“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不久,申报项目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正式启动。
2014年11月,在河北省文物局直接领导下,张家口市“万里茶道”申遗调查领导小组成立。
回望过去,昔日的万里茶路将和丝绸之路一样,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永载国际贸易的史册;
面对今天,万里茶路链接的国家和地区早已变得更多,延伸的更长;
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万里茶路必将伴随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步走向世界,再次架起中国与世界的友谊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