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优秀护士长,有着18年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过各类危急险重患者,更是一位守初心、勇担责,危难之时敢亮剑的优秀共产党员,她就是三河东杉医院果敢干练的副院长,段小明。
有激情,隔离区里挑大梁
1月28日,段小明带领两名医护人员第一批走进隔离区,她说:“我不能让我手下的员工没有安全感,有我在,她们就不会怕。”由于隔离点是应急征用,所有设备、设施、物资都不全,段小明配合隔离点两位领导一边做计划、做单、商讨流程、申领物资,一边打扫卫生、准备床、床垫、被服、病人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付出两天的汗水,隔离点终于初具规模,步入正常运行的轨道。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其他医务人员与密接人员的接触,段小明毅然决定把与密接人员医学观察有关的流程工作由她来完成操作,把危险留给自己!再这紧迫的时刻,不容大家更多的思考,只得暂时如此执行。于是她开始了每天穿着隔离衣,夹带护目镜,全副武装的从三楼到五楼,为密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为个别密接人员采集标本,一个楼层下来,全身上下也已经湿透,有时连呼吸都觉得很累,况且要在三个楼层作业,可这位充满激情的“女汉子”又主动协助侯利民、马铭阳等同事共同承担起送饭、楼层打扫、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转运等其他工作。按规定,隔离区医护人员两周换班,由于段小明所在的三河东杉医院被定为发热筛查定点医疗机构,其工作量也在增加,医院选派的第二梯队人员没有带队领导,她决定继续留下来主动挑起带新人的担子!难道她真的不知疲惫?段小明在日志中写道:“一天的忙碌掩盖了疲惫,但却是体验到了工作二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滋味,激情与责任感不断的迸发,让自己更加的有勇气有力量去护佑生命。” 哪里还会有疲惫。
有真情,隔离人员成好友
恐惧再加上长时间的封闭,有些密接人员情绪出现了波动,甚至出现抵触现象。面对这些情况,这位风风火火的段小明展现出她细致耐心的一面,每测量一人的体温后,她都会试着和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理解医患携手共同抗疫,才是必胜的法宝,并小心翼翼地安抚他们的情绪疏导他们的心理,几天下来,大家都已熟悉,在做完宣教后段小明会与密接人员聊几句家常,了解他们家里情况,久而久之大家居然离不开她了。一次,一位密接人员突然问了一句:“你可不能回去啊!要是替班也是等我们都走了你再换回去行不?每天这个点听不见你的声音就觉得缺点啥!”付出总有回报,段小明用她的真情赢得了被隔离人员的信任,把她当成了朋友,一位阿姨在测量体温后,还没有等她宣教知识就迫不及待的说:“你是不是一会还得搬运垃圾箱啊?跟你们领导说说,别让你搬了,换一个男的上来吧,我看你都累!”隔离解除时,很多人主动把房间收拾好,他们说:“我们把屋子都收拾好,把地都给你扫了,这样你就少干一点,这么多天你太辛苦了!这种认可,这份体谅,就像珍贵的奖赏,激起了段小明的无限欣慰和感动,连日来的疲惫又一次被忘记了。
有温情,亲人同事齐助力
段小明不仅是“段院长”,还是父亲心中的“乖女”,儿子眼中的“虎妈”,同事口中的“段姐”。当从电视上看到她摘下护目镜,脱下防护服,戴手套的双手都已泛白,额头颧骨处护目镜勒出深深的印记,年近70岁的老父亲打来电话,把对女儿的无限牵挂变成一句话:“工作也得干,但自己也得照顾好自己,我就知道你肯定会往前冲,但要量力而为”!15岁的儿子也把对妈妈深深的思念埋在心底,故作轻淡的叮嘱:“我不是小孩啦,我就想嘱咐你,自己多注意点,别天天的那么虎!”看到“段姐”每天高强度的劳动,还要面对感染的风险,几乎达到了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消杀员马铭阳,转运员侯利民两位同事都会抢着和她一起分担搬运保洁工作,小候还经常讲段子逗她开心。和她一起去的汤进惠和李宛宸两位医护每晚都贴心地给“段姐”晾好白开水,准备好零食。由于长期在高浓度84消毒液环境中连续工作,段小明眼睛结膜出血,大家急忙给她上药,并把她“禁足”在休息室,强制她休息。家人的理解与牵挂,同事的关爱与安慰,就像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给了段小明无限的力量与温暖,让她在与疫情抗争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昂首前行!
(编辑 谷玟静 通讯员 刘伟 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