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她被承德市中院授予个人三等功;2020年,她获得共青团河北省委选树的“服务三深化,助力三提升”新时代万名冀青之星;她被共青团承德市委授予承德青年“五四奖章”;她拟写的论文获得京津冀法学论坛优秀奖;她积极参加承德市工会组织的演讲比赛获得优秀奖;她作为冀方代表,参加“我与祖国共成长”冀澳青年座谈会……
在当事人口中,她是身披法袍,大公无私的“正义使者”;在老百姓心中,她是奔走田间、温柔亲切的“知心朋友”;在领导同事口中,她是年轻有为、兢兢业业的“谦谦学者”;在防疫斗争中,她成为冲锋陷阵、无私奉献的“防控干将”。她是兴隆法院北营房法庭庭长赵一,一名扎根基层的战“疫”女法官。
党旗引领 奋战“双一线”诠释初心使命
赵一说:“疫情面前不分男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关键时候必须第一个冲在前面,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防护网。”
赵一是北营房法庭党支部书记,面对突发疫情,这名拥有14年党龄的“80后”年轻女庭长心急如焚。赵一始终牢记使命在肩,在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双一线”彰显担当作为。
除了带头做好内部防控工作,赵一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及时联系已经预定庭审的当事人,充分征询当事人意见,选择延期开庭或网上庭审,切实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鼓励辖区内的当事人在特殊时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诉讼活动,为坚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司法保障。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赵一在疫情发生后率先加入承德市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群,大力倡导庭内青年干警及其他青年朋友通过网络途径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此外,赵一携法庭干警通过微信群群,积极向辖区内县人大代表及村干部宣讲“新冠肺炎”防控法律知识、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的十个妨害新冠肺炎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夯实依法防控责任。
指尖诉讼 开设“微课堂”畅享司法服务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如何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引发疫情扩散风险,成为法院执法办案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兴隆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指示精神,迅速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一系列网上立案操作流程,确保特殊时期司法服务“不间断”。赵一庭长考虑到北营房法庭所在辖区多为农村,部分村民可能并不熟悉或者无法根据网页提示完成网上立案,便自己录制并剪辑完成了“10分钟教你学会诉前风险评估和网上立案”小视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完整的规范操作,为当事人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一部智能手机中的微信小程序快速完成立案,通过视频“手把手”教学,引导人民群众以最安全高效的方式实现诉讼需求。
仅在2月24日至2月28日一周时间内,赵一所在的北营房法庭顺利帮助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6件,网上缴费3件,实现电子送达24次,网上质证1件,受理当事人阅卷申请5件,审批完成5件,审核通过3件,审核不符合阅卷条件案件2件;实现疫情防控期间“一次不用跑”就完成各类诉讼事项。
司法援助 构建“双保险”推广网上庭审
“非常感谢赵庭长和郭局长对我们这个案子的关心和帮助,我原本以为网上开庭‘不靠谱’,现在终于明白了法院的用心良苦,如此便捷的方式真的是为民解忧,我现在决定就通过互联网开庭审理我们这个案子。”针对赵一关于对网上立案的耐心讲解,当事人李某对互联网庭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月2日,赵一接到当事人李某的电话,原来,李某对诉某村村委会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一案适用互联网庭审,始终心存顾虑,但又想早点开庭拿回土地补偿款,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只能通过电话再次向赵一进行咨询。
得知该情况,赵一携手县司法局副局长郭亚东共同向李某宣讲互联网庭审的流程,告知李某互联网庭审与线下现场庭审程序一样,且法律效力丝毫“不打折扣”,并且李某的案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可以申请援助律师。郭亚东长副局长当即表示,司法局全力支持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间采用安全高效的互联网庭审方式,并立即联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为李某指派律师。至此,李某心里的石头才真正的放下了,安心选择了网上庭审方式。(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