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的战“疫”:我不是急先锋,但我要当好一名后勤战士)
春节逼近,收拾一下手头的工作准备过年。
进了腊月就开始盼着春节放假,家人团聚,走走亲戚、访访朋友,陪孩子复习复习功课,放松一下心情。可能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这个年只有三天,而且惶惶不安
但是似乎这个年到来的就是比往年犹豫,都腊月二十九了,大家还是很忙的样子。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朋友圈微信群开始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
当时自己也没怎么关注,觉得很远,也不怎么害怕,甚至大家也不怎么聊这些。
怎么也没想到,好像又经历了一次“非典”,比非典更严重。
就是在大年三十熬年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一个消息疯传!
春节一切活动取消,不允许人们扎堆。
这一天,全国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似乎这个年慢吞吞刚到,一刻不歇地又要走,心情不由地紧张起来。
各种消息飞来飞去,给心里留下的是更多的恐慌。
大年初二政府发布倡议,少出门、不拜年、戴口罩、勤洗手等种种预防措施。
也就是这样慌慌不安中,大年初二终于熬了一天。
说实话,过年的心情已经荡然无存。
就这么两天的时间,人们已经把药店里的口罩抢光了,消毒液也买不到了,大街上几乎没什么人,小区里的车停的放不下了,感觉只要一出门一见陌生人就一定会被传染一样。
所有一切的消息,都是令人恐惧的……
在家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而我不能
接到单位的紧急通知是在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二的深夜,我已经害怕地蜷缩在被窝里,吓的不敢睡。
那一天,群里有个图片是最能够安慰人的。主题意思是说,在家就是给国家做贡献。自己还纳闷,做贡献哪有这么胆小的?
紧急通知大致意思,县里决定从1月27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健康走访行动,对全县社区和农村实施入户摸排,进行科普宣教、健康提示、信息告知等工作。
当时接到这个通知,比听到的任何消息都恐怖。相信不只我一个人这么想!
疫情一直在恐吓我,但没有给我下命令。这是单位给我下的命令。
第二天,我着实武装了一番才去的单位。
怕是怕,但实际中也没那么矫情,又不是我一个,全单位人都来了。
大家进行简单的分工后,就开始各自行动。
随着摸排的深入,越来越觉得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摸排对象不能骗我,我不能骗单位,这样排查的信息才可靠,要不一切工作都是冒着危险搞形式主义,后果很可怕。
基于这个认识和领导的要求,入户走访工作是辛苦的。
那几天每天都是一万步以上,电话打了好几百,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为了反复核实信息,有一户曾去过5次以上,人家都烦的不行了!
这段日子全国疫情升级,涿鹿也是阴霾密布,但却过的飞快,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似的,这样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三。
期间最害怕的是说涿鹿可能有一个疑似病例,直到政府公布排除,心情才着实轻松了很多。
那段时间,感觉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虚惊一场!
做一名疫情防控的后勤战士,我骄傲
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二十年出头了。
在这二十多年,单位发生的变化也太大了,光从职能上就变得根本没有了原来的模样。
最开始叫煤炭局,后来改成安监局,刚一年前体制改革,改叫应急局。据说是职能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
反正不管咋改,自己都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月7日,我被抽调到物资保障组,这也算从一线调到后方,甚至有一丝临阵脱逃的闪念。
很快,我坚信这是组织的需要!果不其然,这项工作又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
物资保障原来不是物资分配,而是物资严重紧缺难以保障情况下的物资筹集。
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也愁坏了我的领导们。
他们四处托关系,找渠道,很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全国都在“抢”!
越是这种情况越感责任重大,当时物资保障的原则只有四个字——“先紧一线”。
为了每一个口罩、每一瓶消毒液都能够及时、快速地发放到抗击疫情一线,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从装卸、登记、分类到发放,都始终做到账目清晰。
每一批物资都认真盘点、分清型号;每一次发放都仔细核对,清点数量。
卸车、清点入库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上万个口罩,蹲在地上一个一个数。
连续几个小时的重复动作,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84消毒液、医用酒精每桶都在40到50斤,女同志与男同志一样抢着干,争着往车上装。
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些物资不是“抢来的”,就是捐来的,不是血汗就是爱心。
一堆堆数字,一张张表格,必须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不出疏漏。
自己心里的账目比这些纸面上的账目更清晰,自己也无时不刻地为这些账目感动着……
在致敬战“疫”英雄时,我们,包括我自己在内,不约而同地将掌声献给一线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献给了医院、一线检查站。
而事实上,面对这么大一场战争,全国动员,缺一不可,一样不给力都可能全盘皆输。
所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社会志愿者、广大爱心人士都是这场战“疫”的战士,他们可能不在前线打仗,但他们生产运输枪炮,同样致敬他们。
物资保障组每天忙碌的样子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原本平静的生活,也曾看到这样的感叹:“自己不是医务人员”“不是科研人员”,不能上前线……
但我想说,面对灾难,总需要有一些人挡在风雨前,但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撑好伞。
大家稍再坚持,春天很快就来,杏花又是漫天遍野,海棠花也会香郁桑干两岸。
新闻链接
电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