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肺炎发生以来,新华区赵陵铺路街道齐心协力共同打好辖区疫情防疫阻击战,各社区积极做好联防联控的同时,涌现出了很多的感人事迹,其中后太保社区一对退役军人父子二人,勇做志愿者、奋战在疫线的事情让大家赞不绝口。
国有难 必分担90后退役小兵主动请缨做志愿者
魏凯鑫瘦瘦的、高高的,是一位90后今年26岁。大学学的生物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到部队的大熔炉中锻炼,在部队做文书工作,在部队的两年他一直没有回过家。凯鑫是个孝顺孩子,父母身体不好、爷爷奶奶年龄大需要照顾,他是家里唯一的独生子。他提出要专业,部队对这个高材生提出优厚条件挽留其留下来,但是他还是选择回来,并表示军人退伍不褪色,回到地方一样会做一名优秀的青年。去年9月份魏凯鑫复员到地方。今年年初,突然而来的新冠肺炎一下子打破了人们宁静的生活,在家休息的魏凯鑫第一时间到居委会报名做志愿者。“我当过兵、站过岗,年轻有体力而且在家休息也有时间,国有难,必分担,我愿意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参加巡逻,一起保卫我们家园”。魏凯鑫值守时间是凌晨两点到早晨8点钟,是人一天中最犯困的时间段,他说这是对他的信任和锻炼。从年初到现在他一直坚守在后太保社区旧村防疫点。负责巡查旧村的七个封闭点,从凌晨三点多到六点人员出入会逐渐多一些,他会配合其他志愿者给在居住在旧村需要出入的几名环卫工和小区垃圾清运人员及其他上班复工复产人员测温、消毒、登记、很是忙碌。我说:“您这么年轻、这个岁数正是看电视、玩手机、睡懒觉的时候,总值夜班多辛苦。”魏凯鑫说:“大家的感召力让我感动,我是社区一份子,我曾是一个兵,有责任、有义务做志愿者,我会一直执勤到疫情结束。”
家需要 冲在前70零的老兵是父亲更是表率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魏瑞琪是魏凯鑫的父亲,今年48岁,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是后太保社区居委会一位燃气安全巡查员,每天巡查旧村燃气管线,检查漏点减少风险,勤巡逻多观察,负责旧村313户住户的燃气安全使用,有力保障旧村安全。大伙对他的评价是正直、干活利索、尽职尽责有军人风范。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提出夜班值守。他说:“我每天走街串巷,对旧村了如指掌,除了巡查工作、村民谁有需求、谁家燃气不好用、出故障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去维修。”他要求增加做夜班执勤,有时在旧村值守点、有时在小区值守点。因为家里有老人要照顾,一般父子俩值班时间会错开,有时候排班时间偶有变化,魏瑞琪还会和儿子魏凯鑫能碰上交接班”。“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因为小区就是咱的家,我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家需要,我就要时刻冲在最前沿。”魏瑞琪说。
这是退役父子兵 战斗在疫线的事迹。其实在后太保社区还有四名退役军人他们是:魏哲、魏宏韬、魏业生、卢洪军。其中魏宏韬还参加过汶川抢险,获得过部队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项。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奉献、甘做社区夜班值守者和志愿者,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扬军人退伍不褪色优良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崔会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