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新华的年轻一代,有着共同的名字——90后。
他们或刚出校园,或初为父母,却招之必来,秉承着新华人永不退缩的精神,义无反顾地冲上防控一线。紧跟前辈的步伐,面对艰难的考验,经过战“疫”的洗礼,他们褪去青涩、昂扬斗志,转身成为这场人民战争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排头兵,以团结一心阻击疫情的无畏行动,书写着一段段保家为民的精彩故事。
小赵庄乡
90后“天团”
“广播员”张文文,90年生,小赵庄乡党委宣统委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坚持当好一线发声员,用文字鼓舞士气,用镜头稳定人心,用宣传凝聚合力。
“小判官”孙鹏飞,90年生,小赵庄乡纪委书记。敢惩、敢奖,公正无私,肯拼、肯干,脚步不停,他积极履行疫情防控监督责任,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严肃问责,绝不留情。他说,管不好、防不严,最后受苦的是老百姓,那可不行!
“记录员”付晓辉,90年生,小赵庄乡党委组织委员。全乡1.1万户、3.8万人摸排台账全部由她牵头负责,严把紧疫情“输入”关,让数字成为小赵庄的成绩单。她说,为了让疫情的关键数字确保为零,全乡都在拼。
“管理员”张晓冰,90年生,小赵庄乡人大副主席。负责疫情防控期间文字材料及档案整理工作,“细致到位、不错分毫”就是她的准则。
大“表”哥唐新凯,94年生,小赵庄乡吴官屯村专职副书记。他每天手握表格,对全乡外地返沧重点人员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核实排查,用小小的表格装下防控一线的大格局。
“女主播”孙瑞欣,96年生,小赵庄乡小代庄村书记助理。她是负责全乡“农村大喇叭”的“女主播”,每天定时播放相关政策要求和疫情防控知识。暖心的“女主播”还会在工作播放之余,为乡里乡亲播放振奋人的歌曲。
“大管家”杨思坚,94年生,小赵庄乡吕家坟村书记助理。看见他总会在皱眉头、念数字,会心一算,物资统筹、入库、出库、结转、全乡人员出勤情况全部在他的心里,能像背小九九一样脱口而出。
“消毒侠”刘亚洲,91年生,小赵庄乡宋官屯村书记助理。联系无人机消杀团队,在短短三天,走遍了全乡24个村,完成全乡的办公场所和主要街道26万平方米消杀任务。
“小门神”刁雪,94年生,小赵庄乡芦家园村专职副书记。“滴、滴”每天400余次测温,100余次出入登记,12个小时坚守在岗。她守住测温点第一道防线,为一线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挖掘机组合”戚海涛、孟琪、冯芮。每天在海量的工作信息里,他们一起挖掘典型事迹,尽管没在驻村一线,但他们走过每个村庄、记录过每个不容错过的瞬间。
车站街道
在一线成长
左右滑动,照片按下列名字先后排序
“闪电侠”刘天骄,92年生,办事处副主任,负责防疫工作的各类数据统计,报表汇总等工作,反应迅速,上报准确及时,雷厉风行。
“影分身”张帅,91年生,办事处组织委员,疫情防控工作中,宣传,消杀,值守,封堵工作,身影无处不在。
老幺”周鑫璐,93年生,车站办事处最小的同志,刚刚参加工作一年时间,疫情来袭,她签下请战书,积极投身防疫工作。
“民间高手”宋子君,93年生,中华武术的爱好者,是一个充满活力,拥有坚定信念的27岁姑娘,克服一切困难,服从组织安排,始终奋斗在防疫一线。
“大男孩”金永杰,共青团员,一个坚定阳光的男孩,当得知团员可以请战做志愿者时,他带着一份自己手写的“请战书”,加入到南门里社区防疫志愿队。
“暖心小哥”牛坤,91年生,普通居民,他带着额温枪、口罩、手套、眼镜、药品等捐赠物资,找到社区志愿参加防控工作,每天,他还会从家里为站点上的战友们带来暖暖的午餐。
道东街道
无悔的青春
左右滑动,照片按下列名字先后排序
“钢铁侠”路贺宇,90年生,道东街道副主任。他已23天没有回家了,家里7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由妻子照顾,铁汉柔情,他把精力投入一线,坚定着与疫魔战斗的决心,隐藏对家人的思念。
“守望者”刘博,90年生,道东街道组织委员,石家庄人。一直工作到大年三十上午的她接到疫情命令,毫不犹豫继续战斗。归家的车票,直到现在也没有退掉。她说,车票留作纪念,纪念自己守护着沧州这个家。
“90后妈妈”李彩玲,华油社区工作人员,是一位90后妈妈,社区召唤,她毅然返岗。每天早上,伴着孩子的哭闹声出门,到了社区,她擦干泪水,始终坚守岗位。她说,我不后悔!
“退伍兵”齐瑞金,90后,退伍兵,疫情来袭,他勇敢地冲在第一线,他说,我是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挺身而出不是高风亮节,只是我的职责。
建北街道
战“疫”向前冲
“排头兵”王雅妮,93年生,建北办事处鼓楼社区副主任,执勤时,她也会偷偷拿起电话,拨通视频,看一看家中年幼的孩子,挂断电话,收起牵挂,转身又是排头兵。
“拼命三郎”李伟,91年生,建北办事处三里庄社区副主任,家里的妻子已经怀孕八个月,他不敢回家,也不能回家,下雪的天,天寒地冻,他骑着电动车入户排查,摔倒好几次,疼的坐在路边,他哭了,但缓过劲来,工作继续。
“请战者”刘宇思,94年生,建北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她的母亲因脑出血刚刚做了二次补颅手术,本该在家照顾老人,但疫情就是命令,她向社区请战,坚守一线。
阻退疫情,一起去看春暖花开
石玉环,南大街办事处泰和社区副主任,家中大女儿4岁,小女儿还未断奶,每天早上,她都会红着眼眶准备好奶瓶和奶粉,再去一线冲锋,一天不回。
李佳佳,道东街道党员。前两天,李佳佳对象的爷爷突发脑梗住院,公婆要去医院照顾老人,老公在家照看孩子,她却始终坚守一线,一家人的生活忙的不可开交,但每个人都在支持着她的工作。
史瑾,94年生,东环办事处蔡御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完成防控疫情排查任务,二十几层的楼她爬上爬下逐户张贴,又冒着大雪逐户收取;
马雅杰,南大街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连续二十多天不分昼夜奋战一线;
张佳瑜,93年,退伍军人,民族路社区花好月圆志愿队志愿者,冒着雨雪为辖区职守人员送伞;
高俊明,94年生,南大街居民,志愿加入防疫队伍。
刘呈恭,92年生,车站街道普通居民,中共党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他向社区请战成为小区的志愿者,家里1周多的女儿留给家人照顾,始终与战友们奋战一线。
王照任,98年生,道东街道普通居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大二学生,他说,我是一名预备军人,当一名志愿者,为抗疫尽一份力,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