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不意味没有战斗
没有呐喊,不意味着不是英雄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疾控人是一个充满荣光的名字
17年前
在与非典的抗争中
廊坊疾控人以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
收获了全市人民的认可和赞誉
2020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
廊坊疾控人
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再次挺身而出
用责任与担当
牢牢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90的担当
“2003年‘非典’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90后,现在17年后,换我们90后保护你们!——廊坊市疾控中心吴春光。”
吴春光是一名90后,市疾控中心劳务派遣职工,1月26日被抽调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负责消杀工作。疫情就是命令,任务紧急,责任重大,他第一时间赶到观察点调试消杀器械,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当天就忙碌到凌晨三点多。因为转日即将接收密接人员,仅休息不到三个小时,早晨六点就背负20公斤的喷雾器,对整个隔离点开始消毒,脱下防护服,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了,卸下喷雾器,肩膀已被勒出一道道深深的血印。这位90后说:“身临一线,也会恐惧,一旦需要,义无反顾!”
80后的担当
检验组刘莹是一名80后母亲,内敛、不善言谈,已从事检验工作10余年,自疫情发生以来,刘莹一直在病毒检测的第一线工作。移液加样、灭活病毒、核酸提取,每一步操作她都一丝不苟。“我要检查一遍,我要检查一遍……”刘莹每当给标本加完了样,她都会重复念出这六个字,确保每一孔试剂加样不遗漏。“SARS那一年我还是一名学生,2020年的新冠肺炎,我成了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疾控人,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就是我们最大的使命。”刘莹坚毅地说。
70后的担当
“流调结束返程”,朋友圈发布时间“5小时前”意味着他凌晨4点结束流调返回单位。这一夜,廊坊平安;这一夜,他为这份平安守护。他叫夏宏伟,共产党员,市疾控中心第三流调队队长。粗狂外表的他,却有着超出常人的细腻。每次现场流调结束经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当随队其他队员休息的时候,而他却坐在电脑前撰写流调报告。“早一分钟的规范调查,就能让疑似病例或者密切接触者快一步接受治疗和隔离,就能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的进一步传播。”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60后的担当
李树良,被称作后勤保障组的“定海神针”,有着多年从事总务后勤工作经验的他,为保障中心整个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克服节日、疫情期间物流停运、防疫物资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尽最大可能为疫情防控提供后勤保障。 “我今年54岁,虽然身体不如年轻人,但作为一个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退伍兵,关键时刻我决不退缩,更不会做逃兵。”这是市疾控中心后勤保障组李树良同志的心里话。
战“疫”还在进行
廊坊疾控人将继续
用一腔热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
守护美丽廊坊的万家灯火
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通讯员 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