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古庙镇位于河北省平乡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南与邯郸市曲周、邱县搭界,邢临公路纵贯而过,是平乡县疫情防控体系的第一线、最前沿。
接到上级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河古庙镇党委迅速行动,建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满怀斗志投入这场战斗。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全镇1180名党员奋勇投身抗疫一线,事事处处争做先锋排头兵,时时刻刻为群众做表率。
西马延村党支部书记王存江已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奋战了半个多月。封路措施实施后,党支部一班人每天都要分组进行循环式排查,不遗漏每一个路口的排查数据。为了让其他值班人员早点休息、多休息一会儿,王存江把自己的值班时间安排在凌晨一点钟,不惧冬夜寒风,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西马延村70多岁老党员李金昌,有着40多年的党龄。“战役”打响后,他主动报名值班,每天几小时高强度的值班工作,再加上年老体弱,病倒了,躺在家中治着病还时刻想着去一线。老党员王凤贵除了按时在路口值守,还常常坚持走访群众进行排查,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亲自搞排查,我才放心!”
大里村是河古庙镇最大的一个村,3600多口人。做好防控工作,村支部书记丁建保有一套清晰思路:精准排查,严把关口,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他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村650多户划分成9个网格,57名党员带领平乡好人、志愿者、退役军人分组分户排查。退役民兵冲锋队、巾帼宣传队、后勤保障队、平乡好人志愿队,这些队伍各有分工,有把守路口严禁人员出入,有的值守监测点严格人员测温登记,有的负责大喇叭、微信群宣传发动,有的开展喷雾消杀清洁卫生。33岁的张卫峰,是去年入党的一名新党员。疫情阻击战开始后,他主动找到党支部,承担起为值班人员做饭的任务,为村里防疫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张卫峰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确保值班人员能按时吃上早饭。为了让巡逻队员、值岗人员吃得饱、吃得好,张卫峰时不时变换点新花样,大家伙吃得赞不绝口、干劲十足。
董家村党支部书记董新波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统揽全局,缜密部署,第一时间开始了封村堵路、疫情排查等防控工作。他们个个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无需发动,村民们自发开展爱心募捐活动。时至今日,募捐防疫物资及现金1万余元,方便面、面包等爱心物品200多件。在口罩紧缺时,村民捐赠了1000个口罩。许多群众自发参与到街道消毒工作中来,还入户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村医、巾帼志愿者、平乡好人分组包户,每天入户为群众测体温做科普。党员做先锋,干群一条心。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天天上演着。
姚庄村,南邻邯郸市曲周县,是一个拥有180户、860口人的小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有名的红色堡垒村。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村党支部发扬优良传统,“严”字当头,织密防控网,成为远近闻名的“硬核”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姚文锋主动担当,组织全村20多名党员投身一线,鲜艳的党旗在抗疫一线猎猎飘扬。起初,有个别村民对封堵路口不理解,坚持要进出,在疫情防控监测点值守人员的耐心劝导下,逐渐理解、认可并支持。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一条心。全村近百名群众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值班站岗、入户排查、消杀环卫,只要党支部一声令下,有啥活干啥活,分啥岗值啥岗,不计报酬、不讲回报,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我不是英雄,只要有人需要我”,这不仅是河古庙镇33个村万名村医、志愿者、平乡好人的心声,更是千余名党员干部的心声。疫情防控责任大如山,在他们心中,不单单是为河古庙镇5万群众负责,更要为全县30多万父老乡亲负责,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和行动筑起一座座高墙,守好最前线,看好东大门。(姚友谅 李灵娟 王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