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余省份公布新冠肺炎患者活动场所,专家提醒勿涉隐私)
2月6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2月5日新发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这是北京市首次发布确诊病例活动场所。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除北京外,目前已有广东、重庆、福建、江苏、安徽、山东、天津、河北、安徽、四川、湖南和浙江等省份公布了病例活动过的小区和场所。
广东、重庆、河北还有媒体根据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涉足场所和地区、行程轨迹等,制作了小程序方便查询。如河北日报公众号2月6日17时推出《个别确诊病例行程轨迹实时查询》页面,列举了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等11个地级市公布的内容。
北京首次公布病例活动场所 涉7个区
根据疫情通报,北京市2月5日全天新增21个病例。北京市首次公布的新增病例活动场所共包括17个胡同、楼盘、社区、村,分布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大兴、怀柔等7个区。
其中,朝阳区有4个地点:来广营乡驻华年、东坝乡恒大江湾、慈云寺北里、北苑路86号嘉铭园、高碑店乡陶家湾。
海淀、石景山、大兴分别有3个地点。其中,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新街口外大街15号院、紫竹院街道民族大学西路66号鑫德家园。石景山区:玉泉北里2区、八宝山街道鲁谷远洋山水、五里坨街道西街天翠阳光新城。大兴区:黄村镇格林云墅、瀛海镇金茂悦北区5号院、观音寺街道双河南里。
西城区有两个地点,为月坛街道复兴门外大街甲20号、展览路街道南营房社区。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驹章胡同、怀柔区庙城镇郑重庄村也在其中。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确诊病例已收入定点医院救治,小区居民不用担心和焦虑。提醒公众在疫情期间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勤锻炼、不扎堆,讲礼仪、稳心态”,积极参与社区防控。
深圳较早公布确诊病例涉足小区或场所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全国多地疫情由输入性向扩散性过渡,多地在政府新闻发布会和疫情通报中披露了相关案例和数据,广东、重庆、河北等多省份陆续公开了确诊病例涉足场所,河北石家庄还公布了24个确诊病例的行程轨迹。
深圳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公开相关信息的城市,1月30日即公布了共31个确诊病例在发病期间曾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
此前,深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信息公开不仅有助于市民了解疫情发展,也能降低恐慌和避免传谣,信息公开越清晰,越让市民有更多知情权和安全感,也能让市民更加懂得如何自我管理,多一份警惕。为此,深圳市卫健委将公开信息从病例所在行政区精确到具体的居民小区。
“公布了肯定会好些。”在深圳工作生活近20年的商女士告诉记者,信息公布越充分,普通市民的防范就越有的放矢。
江西南昌公布病患地址信息至村一级
继深圳之后,广东的中山、珠海、梅州、佛山等地,福建厦门、莆田,江西新余、重庆万州、忠县、长寿等多地也陆续公布了病例涉及的场所和地区。
2月1日,江西南昌公布了83个确诊病例的“详细地址”。记者从公布的表格发现,公布的地址详细到街道、镇、社区、村这一层次。2月2日,南昌市又公布了新增6例确诊病例的地址。
“以信息公开透明应对疫情,避免引发社会恐慌。”日前,国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指导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宏伟在新京报撰文指出,从当年应对SARS的经验看,当权威信息缺位小道消息就会占据真空,满足人们的知情心理,但也导致社会恐慌,引发板蓝根、食醋、抗病毒口服液等药品、商品的抢购风潮。
2月3日以来,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市委市政府致信市民,建议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声音
信息公布应避免对个人和家庭的污名化
2月5日,8名卫生法学界专家也公开发表法律意见,呼吁各地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确诊感染者居住的小区、社区或经常活动的区域。
法律意见执笔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晨光指出,社会上已经流传各种有关患者所属区域的真真假假的消息,如果不公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恐慌和混乱。此种情况下,由政府或权威机构公布患者所分布的区域,有利于信息公开透明。
这一呼吁背后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政府有职责公布疫情信息,并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公布个人信息。
王晨光同时强调,应尽可能简化公布个人信息,减少对个人权益的不必要损害。一般应只公布确诊感染者所居住或活动的小区或社区,不得公布个人及其家庭姓名、具体住址、个人和家庭状况等与防疫无关的具体信息和隐私,尽可能减少对感染者个人和家庭的负面影响,绝对禁止感染者个人和家庭的污名化。(记者 沙雪良 李玉坤 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