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疫”当头,智慧有我 ——衡水中院云审判让庭审“不打烊”)
战“疫”当头,智慧有我——衡水中院云审判让庭审“不打烊”
“上诉人,你那里信号怎么样?”“清楚,清楚。”
“被上诉人能听清吗?”“可以,没问题。”
2月4日上午9点30分,在弥漫着消毒水味的衡水中院第26审判庭内,一件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正在开庭,由于正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法庭内不仅没有旁听人员,甚至连双方当事人座席上也“空无一人”。
“疫情防控期间,不接触就是最好的防疫”,春节假期期间,承办法官李永玮征求了当事人意见,双方均同意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法官通过微信指导当事人预先下载APP,安装电子法庭客户端,进行登录,并掌握了简单的使用方法。
当天,李永玮法官和书记员经消毒、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后进入法庭。庭审开始前,法官通过庭审平台核实了当事人身份,宣布法庭纪律。在上诉人宣读上诉状后,进行了归纳争议焦点、陈述举证、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主办法官充分听取了当事人陈述,依法审查了证据,庭审持续近一小时并全程录音录像,整个过程严谨细致、有条不紊。
“互联网法庭”的审理模式既能有效避免因当事人行动聚集所可能引起的疫情扩散风险,又保障了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不让公平正义迟到,真正体现了衡水中院“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诉讼服务便民理念。下一步,衡水中院将线下的诉讼活动全面转向线上,抗击疫情的同时,司法为民服务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