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相较于上一版,新增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引起了公众关注。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了研究传染病30多年的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他表示,“通过接触传播”是指手接触过污染物以后,再用被污染的手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从而导致病毒传播。
李太生指出,第四版诊疗方案提出“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强调了勤洗手的重要性,大家不需要为此恐慌,更不需为此戴手套。之所以会专门提出,一方面是在近期的病例中发现了这样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目前老百姓对于戴口罩的意识已经比较强,但是对勤洗手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
李太生说,目前还没有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在物体上可以存活多长时间,人们如果用手扶过公交车栏杆、地铁扶手等,都有可能让手被病毒污染,因此切记回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也提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播,提醒不要揉眼睛、摸鼻子、摸嘴,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
接触传播是指病毒的一种传播渠道,其他的传播渠道还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李太生强调,飞沫传播的病毒一般都会接触传播,比如常见的流感病毒也会通过接触传播,如果病毒携带者没有戴口罩,打喷嚏、咳嗽之后,携带病毒的飞沫就有可能附着在物体上,其他人用手碰过这些地方再去揉眼睛、抠鼻子,病毒就容易因此传播。
李太生还指出,要理性对待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戴口罩是预防病毒传播的良好方法,但是在露天的公共场合,比如去人员稀少的公园,在街上骑自行车和摩托车,开私家车出行,这些场合是不需要戴口罩的。
第四版诊疗方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李太生解释,面对一种病毒,人体只有接触过以后才可以形成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比如甲肝,如果人得过了,那么就会终身免疫,再次接触甲肝病毒的病人不会再被感染,而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由于人类此前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针对这种病毒的免疫能力,所以会普遍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