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枣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在衡水商数首个)
1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公布了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名单,其中包括枣强县城。这是我市第一个国家园林县城。
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要求,经过申报材料审查、达标审核、实地考查、综合评议等评审程序,经研究决定命名枣强县等72个县城为国家园林县城。
近年来,枣强县严格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相关要求,牢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宜居、自然和谐的理念,着力提升城市的生态风貌、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全力建设以“绿”“水”“文”为鲜明特色的美好家园,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工程,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增加城市绿量。
以绿为韵,描绘城市主色调。该县按照提升档次、注重品位的原则,精心修订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县城绿道绿廊系统规划》等专项,大幅度提高绿地的比例,形成了“两河、两湖、四廊、多园”的整体布局。两河:沿索泸河、卫千渠布局城市南北向绿色廊道和滨水休闲绿带。两湖:利用索泸河沿线低洼地带布局城市内湖,结合内湖建设南湖公园、北湖公园。四廊:就是建成了城西索泸河生态走廊、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城中卫千渠生态走廊和城北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多园:已建成森林公园、董子公园、移民文化园等十座大型公园,并按服务半径布局建设了多个街头游园。
以水为脉,打造城市大景观。该县充分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建湖留水、依水造景、联景成园,打造自然、亲水的魅力景观带。沿卫千渠,规划建设了龙湖公园、滨河公园、休闲广场,设置了花前月下景区、欢乐家园景区、伊林垂钓景区、琴键树阵景区四个板块。去年,卫千渠南段、北段带状公园工程,总长度2000米、总面积17.1公顷,整条河流沿岸植被浑然一体,把南渠公园与北渠公园打造为县城滨河走廊,成为广大市民休憩、游赏、亲水、观景的平台。沿索泸河,规划建设了总投资4亿元的 “一河两湖”景观带,一期占地18.55公顷的索泸公园、二期占地35.33公顷的南湖公园、三期占地24.69公顷的北湖公园均已对外开放。县城各园林节点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波光粼粼的秀美景观呈现在市民面前。截至目前,城市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71%。
以文为魂,塑造城市主标识。该县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在园林景观中体现董子、移民等标识性人文元素。董子公园占地14.46公顷,以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本,建成了融合园林、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董仲舒艺术碑廊以儒学文化为主线,以书法石刻展示为主体,收藏多名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将历史文化与园林有机结合,形成了芳草遍地、人文合一的园林景观。移民文化园占地3.66公顷,设置问祖礼拜区、礼德怀古区、幽谷寻宗区、枣林探源区、原著生活体验区和传统民俗展示区六大主题区。大原书院占地3.58公顷,采用古典园林风格布局,通过国学经典与礼仪展示,传承枣强传统文化精髓。民俗文化步行街规划占地4.3公顷,以枣强记忆、传统民俗为主题,集文化、旅游、商业、创意于一身。
截至目前,枣强县城园林绿地面积达到581.2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9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6.67%,绿化覆盖率41.3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23%,基本形成了城园交融、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格局。(李辉、杨双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