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闫珂经过了连续两个14小时的补眠之后,再坐到记者面前,仍然有控制不住的倦气。从高强度的心理和体力的考验中彻底解脱下来,那排山倒海一样袭来的疲劳和梦想实现的兴奋共同交织作用的结果是梦幻:仿佛昨天还在达喀尔的赛段里颠簸,又仿佛挂上完赛奖牌的喜悦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往事。
2020年1月1日出征沙特,到1月19日完赛归来,首次挑战达喀尔的河北九江路航轮胎车队,驾驶自主产权技术的红旗赛车,创造了中国最大车队参赛且全部完赛的佳绩。其中,363号赛车取得新人组亚军,石家庄赛手闫珂和同伴驾驶的373号赛车获得新人组第四名。
还没开赛,就遭遇下马威
赛车经历了两个月的海运才抵达沙特,开赛之前,车队到试车场去调试赛车。没想到,试车的距离只有区区两公里。
闫珂说:“没想到沙特的沙漠会那么软,别说赛车,就是人踩到沙子里,也会陷进半条腿去。我们三辆车去试车,不到两公里,一辆车就趴在沙梁上了,一辆车陷在了上坡的坡面上,试车变成了自救的演练。”
但可能也正是这种提前的挫折,让大家对困难准备更充分,真到了发车的第一赛段,反倒比想象中简单一些。闫珂回忆,大多数赛段都是在山谷中,沙子是被吹落在山谷里的,这样形成的沙漠路段有两个隐患,第一沙漠非常软,不利于行驶,第二沙中暗藏的石头非常多,高速行驶的车辆容易爆胎。在第一赛段,仅李爱东驾驶的赛车,就爆了7条胎,组委会要求每辆车自带三条备胎,李爱东用完了自己车队三辆车上的存货,还在路上借用了其他车队的轮胎,才完成了第一赛段。
在第二赛段,他们又目睹了一辆赛车被烧毁的惨状。闫珂说:“火着起来非常快,三秒后赛车就只剩下车架,只够赛手迅速逃离,看着那冒着黑烟的残骸,我们还是有点儿后怕的。
目睹死亡,退赛压力始终存在
达喀尔拉力赛以难度大、赛程艰苦著称。除了烧车之外,比赛过程中还不断遭遇各种事故。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上了淹没在沙尘中的UTV车型,车损人伤提前退赛。
带给大家更大冲击的,是队友的遇险。阮泉的赛车在一次飞跃沙梁的过程中翻了车,车翻滚了两圈才停了下来,幸运的是,两位赛手安然无恙,赛车也毫发无伤。面对如此情况,退赛压力开始在车队蔓延。
闫珂回忆说:“在第六赛段,整体难度上升,途中还有一段难度三级的沙坡。那时候还没有进入最难的阶段,发车前组委会提醒要带上睡袋、被子,就已经暗示可能有天黑前跑不到营地的可能,行驶路上又见到了同伴的事故,给我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于是有了很长时间的退赛犹豫,真的就是在赛道里停留转圈,进退两难。返回上一个营地有800公里的距离,继续向前,又有难度三级的挑战。都已经到了最难的那段路段了,也看到了很多赛车停下来露营不再继续了,老赵还在问我:我不是要退赛的吗?我们怎么又开到这里了?”
闫珂说:“说真的,在比赛中,继续还是退出的念头几乎一直在打架。故去的摩托车手葡萄牙人保罗·岗萨尔维斯,是达喀尔拉力赛摩托车组的8号发车赛车,那是有着很优异历史战绩的车手才能拿到的排名,这是他第13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还曾获得过摩托车组总成绩的第二名,你能说他技术不好,经验不够丰富?可惜他也长眠在了赛道中,当天我们行驶的过程中,看到沙漠里的三辆同一车队的摩托车,就预感到肯定是出大事了,到了终点营地才知道有车手离世了。在达喀尔拉力赛的历史上,已经有超过70位车手在比赛中遇难,说一点畏难情绪也没有,那是假话。”
除了事故之外,还有意外的完美。一段被疯传的短视频中,赵玉乔、闫珂驾驶的赛车在飞出十几米之后,稳稳着陆,继续前行。不过这段堪称教科书般完美飞跃的视频主角当时的感觉并不美秒。闫珂说:“事后才知道那个地方发生了多次事故,包括前F1车手阿隆索都在这里翻了六个跟头,很多人以为我们是一次特意的表演,其实车飞起来的那一刹那,老赵叨咕的是‘坏了,这回咱俩要完蛋了’。”
混“帐”之夜,王子只能躲到墙角
最近有句很流行的话:不要用你的爱好挑战别人的职业。但是闫珂和赵玉乔所做的真的是用爱好挑战别人的职业。
闫珂坦言,职业车手和业余车手有极大的不同。
可是,达喀尔是开放的,也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参赛人员是职业还是业余而有特殊的照顾,不因卡车、汽车、摩托而区分车型进行排位,而采取总成绩排名发车,如果成绩好,笨重的大卡车一样可以排在发车的前列。
在第十和第十一赛段有一段特殊的马拉松赛段,两个赛段之间的营地是一个只有车手和领航才能进入的封闭营地,一个巨大的帐篷,不分车队、不分男女。赶到营地早的,有床可以睡,12人的上下两层的通铺。晚到的可以打地铺,再晚的就只有找个地方蜷缩一下。卡塔尔的王子阿尔阿提亚,当天迷路损失了时间,到达帐篷的时候,已没有床铺了,这位身价昂贵的车手也一样躲到墙角,缩成一团打盹。帐篷里没有灯,大家很安静,共同的语言是呼噜、磨牙声。
达喀尔在全世界车迷心中是殿堂级的经典赛事,直到2003年才第一次有中国车手参赛。而本次河北九江车队是唯一使用中国自主产权赛车,并且使用全华班维修团队的车队,这在达喀尔41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完赛一刻,感谢命运的垂青
从一开始大家有很高的心气,到之后接受差距,找到自己的节奏,车队才走出了自己的达喀尔之路。当52岁的闫珂和53岁的赵玉乔驶过终点,非常兴奋。
闫珂说:“那种仪式感,真的非常棒!之前约好了,不完赛不刮胡子。排队等着上收车台的时候,刮了胡子,然后我俩紧紧拥抱,很梦幻的感觉.那个时候才觉得,梦想实现真的跟年龄无关,我们开心的像个孩子。”
闫珂说,不到最后登上收车台,谁都不敢确认完赛。因为艰苦的达喀尔拉力赛,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有位捷克车手,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个月,可是在试车的时候就发生了翻车,比赛就提前结束了。
有一句话,闫珂反复提到了几遍,说这是大家对于达喀尔的共识:你能报名达喀尔,靠的财力;你能行驶在赛段,靠的是技术和赛车实力,但能否完赛,要看能否有运气。梦了十几年的达喀尔,一点一点的付出,一年一年的追寻,真的实现之后,闫珂说他特别感谢命运的垂青。
他说:“或许普通人的生活距离这些运动可能很远,不会理解那些在漫漫黄沙中的风吹日晒、摸爬滚打,也不会体验那些因为一丁点失误、甚至莫名原因的车毁退赛的无奈。你可以不是车手,你可以不行驶上赛道,但是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达喀尔”,它是最美丽的梦想,又是最艰难的挑战。踏上追梦之路,可能会有无尽的艰难,还有不得不接受的失败。就像这次,如果我们没能完赛,一样也得坦然接受。但是如果不行动,就只能在梦里描绘梦想的美丽。”
(转自《燕赵晚报》,记者:秘晓芳;图为编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