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廊坊讯(赵桂锋 赵雪 陈辉 郭政辉)永清县后奕镇坚固庄村是有名的花灯制作村,村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会做花灯。一入冬,村民们就默契地开始了忙碌,提早感受着浓郁的年味儿。
西瓜灯、鸭子灯、小车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清花灯既保留着考究的传统工艺,又紧跟时代潮流做着创新与改变。盏盏花灯承载着祝福,也提升了当地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腊月里,村民们正在赶制花灯。 赵雪 摄
百年花灯展现别样习俗
腊月的集市上,五彩斑斓的花灯摊位增添了浓郁的年味儿。
据了解,永清花灯史之所以绵延百年,是因为永清、霸州、文安北部、天津武清一带的传统习俗。春节前,姥姥家要把花灯买好,让姥爷或舅舅送到姑太太(已经出嫁的女儿)家。根据孩子的年龄,每年送的花灯也不一样,这样的祝福要连送6年。“头年鸭,二年瓜,三年大车往家拉;四年鱼,五年虾,六年送个猪猪八。”这是当地脍炙人口的儿歌,也是送花灯的礼单。承载着多子多孙,子孙健康的美好祝福。
村民张文波,今年41岁,从他记事开始,就总看家里的老人做灯笼,耳濡目染之下,继承了花灯制作手艺,从十几岁开始手工制作花灯。张文波的成长经历在坚固庄村不是个例。“我们村八成村民都会做花灯,有的人家全年都做,冬季是销售旺季,做的人最多。”张文波形容,儿时去邻居家串门,随手就帮着干一些做花灯的零碎活儿。
张文波介绍,村里制作的花灯大多被客户大批量订购或收购,年节前,村民们也会前往附近的村街零售。在附近村街的大集上售卖花灯的人,八成以上都是坚固庄村人,其余的两成,也一定和坚固庄村有渊源。
任德辉正在制作大型花灯。 赵雪 摄
工艺考究,有传统也有创新
传统花灯用料简单,玻璃纸、彩纸、竹篾、高粱杆等,但工艺很复杂,单单一朵装饰用的荷花就要经过染色、拿褶、粘合等环节。百年来,一盏盏花灯在坚固庄人手中,种类越来越丰富,技艺越来越精良。
18年前,杨爱京嫁到坚固庄村,从一窍不通到花灯高手,尤其擅长做鸭子灯,去年入冬到现在,她和爱人张国辉共接了千余盏花灯制作的订单。杨爱京介绍,如今的鸭子灯工艺复杂,不再是一只单调的“鸭子”,有装饰着“荷花”的底座,有“鸭子”,最上面还有一个“小楼”。这样一个鸭子灯有70多道程序,单是做骨架的铁丝都需要用纸缠上。扎荷花、贴布、粘绦子、刻字……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制作。
坚固庄村的花灯有大有小,有承载祝福的传统花灯,也有装饰街景的大型花灯。张文波便是村里制作大型花灯的人之一,有客户订购,他接单后,就会根据每个客户的要求制作。就在几天前,张文波制作的一套大型十二生肖花灯完工,运到了辽宁省。目前,他和村民任德辉接了一个新的订单,为附近一个村街制作一套大型卡通花灯。
采访当天,在张文波家中,光头强、熊大、熊二、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的花灯骨架已经制作完成,单看骨架便觉得精致、有趣。骨架是钢筋材质,焊接而成,高1.5米左右。形象是张文波亲自设计的,先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简单构思,有疑惑时,再到网上寻找参考图片。
今年62岁的杨万德是省级非遗“永清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在采访中,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的祖辈父辈都从事花灯制作,坚固庄的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就会,这是我们村的特色!百年来,制作花灯的村街有不少,能坚持下来的离不开发展和创新。我们村的花灯一直在与时俱进!”
杨爱京正在制作鸭子灯。赵雪 摄
花灯扎起来,年味格外浓
花灯制作基本是以家为单位,一个人的效率太慢,于是,在每年冬天,坚固庄就会出现一个特别的场景,有全家老小齐上阵的,也有邻里间合作帮忙的。
杨爱京向张国辉学会了制作花灯,婆婆邢书琴身子骨硬朗,可以坐在土炕上做装饰花灯用的荷花等配件,他们18岁的儿子已经学会制作花灯骨架,6岁的女儿能帮忙挂花灯上的小铃铛……张文波与任德辉此次接的大型卡通花灯订单便是两家合作,张文波负责焊接骨架,任德辉一家负责后续步骤。花灯制作让坚固庄的每家每户更加和谐,邻里间更有凝聚力。
“传统花灯的价格一般是二三十元一个,也有五六十元的,看大小、工艺和时间。大型花灯要根据客户需求定价。冬天冷,在自家做花灯也能赚不少钱,跟出去打工差不多。这个活儿一家老小都能做,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收入。可以说,有了花灯,每一年都是幸福年!”张文波笑着说。据了解,坚固庄村的花灯每年销量超过10万个。
谈及未来发展,张文波说:“国家大力扶植手工业发展,花灯制作技艺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我们也在积极地探索,现在销售方式多样化了,我们在考虑开个网店,或者有一个销售平台,能拓宽销路,扩大规模。到时,我们可以资源整合,全体村民加入,合理分工,会大大提高产量,提升收入。”
张文波制作的十二生肖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