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郊,现在也能看到拖拉机,但是对于“拖拉机”的感念,可能大家的理解有些不一样,小编我是管柴油发动机,三个轱辘的叫拖拉机,我们也叫“三蹦子”。
这就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了,说到这感觉好心酸啊,无意间00后都已经二十了。那时候的燕郊感觉发展的很慢,一切的设施好像和七八十年代没什么区别,到处都是土路,村子里还竟是土坯盖的房子,燕郊人民过着春种秋收,有些能力的人会搞个个体经营,或者是焊钢窗(中赵甫最为有名),做个车床什么的。
我不记得家里的拖拉机(三蹦子)是什么时候买的了,每到收棒子收麦子这台车就派上大用处了,因为不仅要给自己家里的庄稼卖力,还要帮亲戚朋友。毕竟不是家家都有拖拉机。收棒子时天气已经很冷了,那个时候特别喜欢拖拉机水箱开锅的样子。
拖拉机不像现在的汽车,一拧钥匙门车就启动了,是需要一个摇把,捅到一个大齿轮里面,然后好像还有个装置需要同时操作,只记得那时候爸爸双手摇车,一只脚踩在那个装置上,等到车子启动的一瞬间立刻抽出摇把,和脚下瞪着的设备。
那时候的冬天应该也很冷,我没有羽绒服,只是穿着姥姥给做的棉袄,印象中早已没有了对于寒冷的概念,过年的时候爸爸也是开着这台拖拉机带着我和妈妈去走亲戚,有的时候半道上就熄火了。那个时候也很着急,如果是在家里面,爸爸会在拖拉机的空滤处点燃一把火。但是爸爸不会抽烟,路上找个火源是个难事,就找路边的人借。当车子成功启动后,对人家是再三的感谢,只见那个人抽着烟,一脸很伟大的样子。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爸爸开着拖拉机带着我去交公粮,那时候燕郊的粮库在现在的二中西门,我们需要从诸葛店到燕灵路,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北外环,迎宾路呢,燕灵路也还是石子路,中间高两边低,坑洼不平,在从粮库回来时,就在一个路口,一个小姑娘不知道怎样的就在车前滑倒了,那时候车上还拉着粮食,爸爸妈妈惊慌不已,也把我给吓坏了。
记得妈妈抱起那个小姑娘,爸爸问他是谁家的?我们就到了她的家里,孩子的妈妈也很纯朴,说你们先把粮食卸下来,开车带孩子去医院看看,那时候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个小女孩的家里,不知过了多久,他们才回来,小女孩的腿擦破了皮,上了紫药水,那家人还一直说没事。
想想这是要是搁在现在,没个几万可是走不了了,印象中那个女孩比我年长,今年也应该三十岁了。
还有一次,爸爸开着拖拉机去给我三姑家送东西,下车的时候没有熄火,我就跑到了驾驶员的位置上,模仿着爸爸开车的样子,左右摇动着方向盘,脚底下胡乱踩着离合和刹车,就在这时候一个村里的小孩看到我在玩,就跑到车上,转起档把来,这一系列的动作,踩离合,加上伙伴的挂挡,车子前进了,当时我被吓瞬间就哭了。幸好拖拉机不是自动挡,启动的车子不一会就被憋灭了。那一年我五岁。
这台拖拉机在家里就是风吹日晒,因为能够住人的房子都不多,哪有空间给它啊,但是这台拖拉机依然是一如既往地这样生龙活虎,直到2003年,爸爸盖了个车棚子,但是由于没有耕地了,这台陪伴着我童年的拖拉机也易主了。
转眼间,那台拖拉机也早已不知道易了多少主了,爸爸也不再是年轻干练的样子了,虽然燕郊的路变得平整了,房子变得板正了,这又要过年了,2020年还是个闰年,但是对于过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作者:云中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