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保县道北村春联话巨变)
数九寒天,记者来到坝上高原的河北省康保县道尹地北村(简称“道北村”)。村里的喜事一桩接一桩,临近春节,大家笑在脸上,也把喜悦写进春联里。
道北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50户1178人,其中贫困人口102户189人。2019年如期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目标,综合贫困发生率从两年前的15.8%降到0.9%。
“多年单身当新郎”
57岁的贫困户周学丰原先喜好喝酒赌博,“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对于他是常有的事。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自己的房子塌了,他便到其他村民家挤着住。对于周学丰的这种情况,乡亲们早已司空见惯。村里的姑娘们也都不愿意嫁给他,不知不觉就单身了二十多年。
驻村工作队对症下药,从解决周学丰面临的现实窘况入手,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帮他建成了新房;安排护林员公益岗,让他有了收入;介绍他到修路、建筑工地打工,鼓起了腰包。通过苦口婆心的教育引导,帮助他改掉多年爱喝好赌的坏毛病毛病。
房子有了,收入有了,周学丰也自信起来了。去年年底,通过别人介绍,单身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娶上了媳妇。如今,周学丰两口子过日子有了奔头,他们一个在工地打工,一个在工地做饭,平常省吃俭用,很快就攒下了一万多块钱。街坊邻居都对周学丰的转变夸奖不已。临近春节,周学丰找村里的老教师帮他写了一幅春联:“住新房,娶新娘,一天更比一天强;铆足劲,争口气,小康路上不掉队”。
去年以来,道北村有43户危房户搬进了新房。“2018年以来,康保县实施危房改造7808户,易地搬迁1.1万户,实现了在村常住贫困户危房‘清零’,补齐了这一严重制约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短板”。康保县委书记刘雪松这样说。
互助院内幸福多
一过腊八,过年的气氛一天天浓起来了。“村里为咱接上有线电视啦!”傍晚,道北村幸福互助院门口的红灯笼亮了,屋里也热闹起来,村里许多老人正围坐在暖暖和和的屋里看电视。这些老人大多儿女不在身边,平常无人照顾。脱贫攻坚以来,老人们住进了县里投资350万元建成的幸福互助院。互助院实现了集中供暖,村里还聘了管理人员为老人们提供24小时服务。“现在连洗衣服做饭上厕所也不用出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互助院里的几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兴奋地告诉我们。几位识字的老人还你一句我一句编了一副春联“过去房破院脏屋冷清,烧煤打水太受罪,如今新房新家新生活,幸福院里真幸福”。
去年以来,康保县立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围绕破解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家庭空巢化“三化”问题,通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金筹措、统一功能配套、在易地集中连片搬迁村全部配建了互助幸福院,可容纳近2000户3000人入住,解决了农村贫困、空巢留守老人的养老和脱贫问题,实现了农村老人由分散居家养老向集中互助养老转变,破解了农村养老的困境。
“爱心爸妈”喜上门
67岁的李红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老伴常年有病。2016年,老两口的独子因车祸意外去世,儿媳妇也改嫁,留下一个仅6岁的孙子李康。老两口整天以泪洗面,担心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孙子没人照顾。针对李红家的特殊情况,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帮他把土地流转出去,还为他安排了保洁员公益岗。有了稳定的收入,老两口开心了不少,但对于孙儿的未来还是忧心忡忡。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多方联系,他们为李康联系到三河市一户爱心人家,分别认做“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爱心哥哥”。这一家人每隔几个月都要过来看望李康,并包下了李康上学期间的一切费用。与“爱人妈妈”“爱心爸爸”一块吃团圆饭,与“爱心哥哥”一起玩耍,成了小李康最欢乐的时光,笑容也重新回到李红老两口的脸上。李红把村民们帮他编好的春联挂在门口:“真情帮扶亲人上门,健康成长永颂党恩”
脱贫攻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扶。河北省对康保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实行的“三包一”对口帮扶。对口帮扶道北村的是河北省直机关工委的60多名机关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陈宏伟说,三年来,河北省直机关工委共筹措和招引资金200多万元。“三峡电力”为村里建起光伏扶贫电站。河北省浙江商会出资5万元,购买“爱心土豆”,让农产品卖上了好价钱。全国文明村正定县塔元庄主动结下道北村这门“穷亲戚”,村里考上指定的150所大学的学生,四年学费由塔元庄村委会代缴。
道北村的一件件喜事,写进了春联里,更刻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近日,村民们也给村委会院里编了一副春联,来概括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改房改水改电改厕改暖,‘改’出新面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化’出新生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张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