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为实现根治欠薪目标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加大服务力度。主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立案环节,对农民工依法减缓诉讼费用;诉讼环节,简便、快捷、高效的处理矛盾纠纷;执行环节,集中人力、物力优先办理,把农民工诉讼成本降到最低。加强沟通协调。采取联动调解机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调解决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促使纠纷早日化解,农民工利益切实得到维护,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工在诉讼中的被动局面。
严格遵照法律,维护好农民工权益。按照“条例”的制定,近年来治理欠薪工作成功经验的制度化提升,各项工资保障制度的集成、定型和法治化,是“依法治欠”的重要体现和制度保证,可谓是升级版的“硬核举措”,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有法可依。
现在社会上下都在关注和爱护农民工,这是一种好现象,是职工维权社会化的表现。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工作不落实的状况,看起来都在做、都在管,成效却不理想、不到位,因而形成要“情况”的多,下功夫抓的少;做面上工作的多,认真探索的少;讲难点问题的多,真正突破的少。农民工问题是一项新的工作,应该从开始或起点上就打好基础,形成既统筹力量又有所分工,分工的目的是为了合作的工作格局,真正把农民工问题抓出成效。(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