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家乡红色历史,讲述先辈初心故事。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衡水市阜城县的本斋纪念园,走进千顷洼,追忆一位回民司令——马本斋。
1901年,马本斋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马本斋的母亲心地善良,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马本斋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他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随后,马本斋和三弟一起联络本村回族青年60余人,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队。从此,冀中平原杀出了一支威震八方的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中,马本斋体会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和无私,于1938年10月光荣入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敌人。随后马本斋的母亲绝食7天,以身殉国。
1942年5月下旬,日军突然集中5万兵力、800辆汽车,企图一举消灭在冀中坚持战斗的回民支队。6月1日,部队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胜利突破敌人防线,但88名英雄也为国捐躯。
1944年2月,马本斋突发肺炎救治无效去世。叶剑英同志评价说:“马本斋同志的斗争道路简单的说,一是抗日,一是团结,一是信赖党。”
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位平民英雄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坚忍不拔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