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韵、自在正定。河北正定自古便是北方重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九朝一脉,从无断代。近日,随着东城门、府文庙、府城隍庙和正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正定县近年实施的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全部竣工,这座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县城。自北魏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之一,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7600多件,其中,隋龙藏寺碑、开元寺唐代木构钟楼、隆兴寺宋代建筑群等文物古迹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在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市的支持下,正定县坚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加大对古城的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按照“重保护、轻包装,重整体、轻干预,本真保护、突出重点、不盲目复建、不拆旧建新,让文物有尊严,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思路,在国家、省文物局指导下,与专业机构科学推进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工作,启动实施了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切实保护古城历史文化价值。
据悉,正定县修复加固南城门系统和南部城墙5800米。建设绕行道路,更好保护西城门。在北城门建成遗址公园,修建东城门主城及瓮城,恢复护城河。此外,还原址复建“镇府巨观”阳和楼,这一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正定传统文化的新地标。
据了解,正定县不仅对荣国府12个院落牌面、墙面、地面全部改造提升。还成立了河北省红楼梦学会,新建了大观楼,依托荣国府搭建研究、发展红学文化平台。对天宁寺、开元寺、临济寺和广惠寺片区进行整治,恢复府城隍庙、府文庙格局,建设博物馆,在古城南部形成以隆兴寺、凌霄塔等古寺古塔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区。围绕古寺古塔进行生态修复,新建莲池、云居湖、潭园等公园。
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园可商可居,“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为现实。在做好古城保护工作的同时,正定把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通过开发文创产品、亮化古城、推出夜间文化项目等举措,以文旅融合带动多业态发展。
再现“北方雄镇”风貌的正定成功吸引了海内外游客,2019年累计游客总人数1496.83万人次,同比增长15.53%;旅游业累计总收入78.31亿元,同比增长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