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播出预告】中国影像方志||今日央视多方位展示大美沽源,敬请观看!)
沽源最早被称为曷里浒东川,是白河、黑河、滦河的发源地,这里水草丰茂,气候温润,是中原汉地和漠北草原的交通要道。
元朝以后的沽源一直处于中央政权重视的边防要地,明属开平卫,清属察哈尔部属地。公元1914年沽源独立设县,取县府驻地之名为独石县。公元1915年,取沽水之源的涵义更名为沽源,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梳妆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沽源县金莲川草原上,灿烂的金莲花遍开之地,平畴沃野一望无垠,人们目光所极之处,一座小楼孑然矗立,成为整片草原的焦点。这座小楼名为“梳妆楼”。
1999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开始对”梳妆楼”进行考古发掘。
经专家确认,梳妆楼是一座元代贵族墓葬。墓主人是阔里吉斯,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
梳妆楼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元代贵族墓葬。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闪电河畔的小宏城遗址
公元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察罕脑儿大兴土木,新建行宫。一座恢弘的小型皇城从此崛起,这就是察罕脑儿行宫。
察罕脑儿行宫的遗址所在地就在沽源县闪电河乡小宏城子村。当年曾令元人揭傒斯念念不忘的辉煌行宫,在历史的洪流过后,只留下了草原上残存的遗址。
整个小宏城遗址分为三期,总占地面积11.88万平方米,城址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由小宏城、东小城、芨芨苞、南洼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察罕脑儿行宫就是遗址的核心。
距离小宏城遗址不到四千米有一片大湖——囫囵淖尔湖,古称察罕脑儿,行宫就得名于此。察罕脑儿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海,所以察罕脑儿行宫又叫白海行宫。2019年沽源县政府决定以忽必烈龙兴之地作为旅游亮点,打造属于沽源的大型实景表演《金莲川·印象》,在中国·沽源草原湿地文化旅游节上演。
山珍与湖鲜:沽源特色美食
天鹅湖属闪电河水系,奔腾的活水孕育了丰富的鱼类。当地渔民尤其青睐湖里的高背鲫鱼。刚打捞上的高背鲫鱼,稍作处理,先煎后炖,放入胡椒提鲜,用天鹅湖水做汤才能有最正宗的味道。大火收汁,放入一点葱花,鲜嫩清香的高背鲫鱼鱼汤完成。
2014年,闪电河水系成立了坝上高背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天鹅湖区域每年只有4个月的捕捞期。
坝上口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深山峡谷,是纯天然的食用菌。没有任何污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在清代口蘑被作为贡品上贡京城。
鲜上鲜是一道名扬塞北的菜品,就是湖鲜加山珍,高背鲫鱼是湖鲜,口蘑是林鲜,都是沽源一绝,两个食材组合能把两种鲜味儿发挥到最高。
闪电河湿地: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蜿蜒的滦河水在金莲川草原腹地演变为闪电的形态,人们将这条河定名为闪电河。河水流经之处,充足的水源孕育了绝佳的生态环境。闪电河、五女河、闪电湖、草原湖等众多水系构成了闪电河湿地。
如今的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天鹅迁徙种群,每年春秋开河、封河之季,上万只小天鹅在此落脚栖息。
2013年9月,闪电河湿地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加强湿地管护工作,沽源县出台了《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建成草原湖管理站,实施了闪电河水库的生态补水工程和湿地核心区草原湖水源补给工程。
闪电河湿地是中国3条主要鸟类迁徙路线的东部通道,也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中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候鸟们经此迁徙,在此逗留,繁殖,堪称“鸟类天堂”。
清洁能源方兴未艾
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上,白色的风力发电叶片陵蜿蜒排列一直矗立到视线的尽头。
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沽源县西辛营乡的风电制氢工业园区内,大型的风电制氢设备终于安装完成,进入最后调试阶段。这是国内第一个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氢能是目前所有能源系统中最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氢在燃烧后生成的是水,无任何污染物质排放。同时,氢气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在石油化工、电子、冶金工业、食品加工、航空航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沽源属于典型的波状高原地形,来自内蒙古的朔风经此浩荡南下,风能资源丰富。
如今的沽源,古老文明的传承成就着新的生活方式与乡村繁荣;新技术引领,人与环境的多元共生与和谐发展;历史与现在,家园与自然,相互依存,交融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