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护士,生在急诊,长在急诊,而后转战神经内科。
我来急诊的时候,急诊还在3号楼的1楼,空间狭小,气氛紧张而严肃,抢救室门口总是挤满了焦虑而悲伤的家属,他们随着抢救室内亲人的病情变化而嚎啕大哭或欣然落泪。2015年,我们有了新的急诊楼,地方宽敞了不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暴增的病人数量,不变的则是门口那些焦虑和希望并存的家属。
我在急诊待了5年,在每一个被病人淹没的班上,我们无数次和死神角力,跟时间赛跑,无数次和焦虑、恐惧甚至是戒备的家属交谈,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为了哪怕一线的希望,我们都用尽全力。即使我已经离开了这里,仍然感谢领导、同事对我的包容,带领我成长。接下来的内容,写给我最可爱的同事们。
在抢救室见惯了生死,本以为已经变得麻木,可是作为家属站在这里的时候,一切都是茫然的。事情发生在圣诞节,接到电话说家中老人晕倒了,送到了急诊,神经内科留观了,医生说考虑是后循环缺血,下午来我们这里住院,我说好,也大致了解了一下病情,本以为治疗几天就可以出院了。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磨人,老人在上厕所的路上突然呼吸心跳骤停了,但是它又是奇妙的,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王海舰医生看到,我当时没有在现场,但我完全能想象得到当时的情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液路等等等等,生生的把我们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遇见王大夫会怎样。这么累,这么多的汗水,不知道能不能让胖胖的王大夫减个肥~
我赶到的时候,急诊床旁超声已做完,下肢静脉血栓,高度考虑肺栓塞,神经科徐彩娜医生更是全程陪同了肺CT、增强CT的检查,最终确诊肺栓塞。从抢救开始,呼吸科会诊跑来数趟,虽然没有床,但仍然给出了积极地治疗方案,最后老人已被可爱的杨大夫收入介入血管外科告一段落。
写的有些凌乱,因为到现在还不能真正的平静,但在最后还是要再写一遍,感谢王海舰医生,也许只是你的本能反应,但对于家属来说,你是天神一样的存在;感谢徐彩娜医生,为医者的专业以及温柔的对待;感谢侯主任、李主任、朱娜医生,呼吸科以及介入血管外科的医生们;感谢急诊的美小护们;感谢医技科室及会诊医生的付出。
医院是一个永远不会熄灯的地方,我很庆幸有这样一群人一直奋斗着,我为你们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