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此心安处 —我为家乡土城子镇代言》——“康美杯”我是家乡代言人系列征文)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很多时候,音乐与人的思想感情会在不经意间契合。听过艳儿推荐的闫学晶唱的那首《老家》后,埋藏在心底的家乡情结瞬间被唤醒。这首歌成为五音欠全的我在K歌里的最爱。芬儿说,这首歌你唱得特别有味道。尤其是结尾处的那几句:啊!生我的老家,养我的老家,醉人的小调谁又在那村头儿唱,闹正月戏台又在哪里搭。那一天我终于见到了你,那是我带着幸福梦回老家、梦回老家……是啊,每当情不自禁地唱到这几句的时候,我的耳边就会回响起那带着浓浓乡音的东路二人台小调,眼前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还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拉家常的那盘热烘烘的大炕和那直愣着耳朵,雄赳赳气昂昂满院巡逻的黄狗……我想,每一位听到这首歌的人,心中都会涌起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老家,多么亲切温暖的字眼。就连谍战剧中传递情报特工的一句“老家来人了”,也让人内心充满了温情与安宁。
我的老家——土城子镇位于康保县城的东南方,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历史上也曾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因城墙以土夯筑得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座不起眼的小镇又因在地下勘探出了煤炭资源,风光了好一阵。如今,无煤的矿院里盖起了幸福院,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小屋里,氤氲的是几度夕阳红的幸福。每天饭后,活动一下腰身,扭几步秧歌;亮一亮歌喉,唱几句二人台小调;东家的炕上坐一坐,西家的地上走一走;他家的闺女女婿回来了,她家的小子媳妇回去了……平凡的生活中充满了烟火的味道。其实,想要的快乐,就在这简单而平凡的人生况味中。
儿时的家就在煤矿大门南面的大路西村。也是夯筑的院墙内外,记录下了太多的童年欢乐:与哥哥姐姐拖着纸箱片做的风筝欢快地奔跑在院墙外的草地上;盯着哥哥用铁锹在土里剜出的黄虫子,然后看着他用洋火烧过之后放到嘴里咂摸的馋样子;带着弟弟妹妹脱下家做的千层底鞋打老鼠;与小伙伴占林、树珍小路上玩石子、玩泥巴、玩过家家,一直玩到天黑;听着各自母亲大着嗓门、拉长声调喊的那一句“吃饭了——”恍惚中,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感觉在蹦蹦跳跳间,童年就变成了美好的记忆。
昔者庄周梦中变为蝴蝶,翩翩然自由自在地游飞于百花之间、绿草之上,快意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而最终作逍遥之游。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日子。那时的岁月,就如同庄子的逍遥游一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那时,父辈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跳出农门,跳出农门就有好日子。可如今,年轻的一代大多离开了乡村,在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之间打拼。我不敢说别人怎么样,而我或多或少,还是怀念淳朴的家乡。在奔波劳碌身心俱疲的空隙,会在印象里赋予家乡田园梦幻般的诗情。家乡还在,却不与心里家乡的记忆重叠。贺知章耄耋之年所作《回乡偶书》中言“少小离家老大回”,引起离乡之人的共鸣。离乡太久了,我们终究也会变成“客”。早已坍塌的老房子里,依稀还可以看到姐姐画的墙围子;拿着鸡蛋、踮着小脚追着训斥黄狗的奶奶也早已做了古……
岁月向晚,总是匆匆。生活中有人在追求着诗和远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田园。曾经参加过国家援建赞比亚项目的公社(体现那个时代特征的名字)大哥回乡种田来了、在北京做开发拥有千万资产的王家二小子承包了一千亩旱地,李家大小子开起了养殖场……家乡的土地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型农民。碧草蓝天之间,有一种活力在潜滋暗长,曾经贫瘠的土地上春潮涌动,家乡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试想当现代化的农业庄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时,"黄发垂髫"必将像陶渊明般“悠然见南山"了。这片热土,会因新时代一批批公社大哥们的辛勤劳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者们的喜怒哀乐也会成为磨砺一代人心智的金刚石……听一首老歌,可以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品一杯香茗,可以晕染一份美丽的心情。红尘中的各种经历,让我们慢慢读懂了时光,并且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的,行在家乡的田野,凝视着铺满了金色阳光的大地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原来,千般跋涉,万般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老农般不染纤尘、回归自然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