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燕赵利剑】冻结移动支付账户,张家口下花园区法院成功执结案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之一,也给解决“执行难”带来了新思路。对部分失信被执行人来说,不坐飞机没关系,不乘高铁无所谓,但不能用微信和支付宝....这日子就难过了。近日,下花园区人民法院干警加足马力,攻坚克难,于近期成功执结一起通过冻结被执行人“移动支付”督促执结案件。
案件被执行人庞某、贺某2016年因盗窃通信公司多处基站备用蓄电池,被区法院依法判处盗窃罪且处罚金。刑满释放后庞某、贺某便不知所踪,随后依法进入执行状态。区法院执行局干警通过线下查询公积金账户、调查不动产信息,线上网络查控银行信息等多种渠道方式不间断调查,但均未查找到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继而翻看卷宗,因犯案时间距今相隔数年,相关被执行人联系方式等信息都已失效,案件陷入僵局。
在一筹莫展之际,区法院干警联想到当今社会“移动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所以立即抓住新的办案思路展开调查。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二人资金进行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庞某微信钱包金额每天都有几毛钱的变动,证明了其一直在使用微信支付功能,便申请线上冻结了庞某的财付通、支付宝、网银的电子账户及其电子账户所关联的相关银行卡账户。庞某面对限制自身消费等措施,主动联系了区法院执行局干警,主动进行了退赔,使得该案得以执行完毕。
此次通过“移动支付”发现线索,执结案件的行动教育震慑了心存幻想的老赖,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新执结方式的启用也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巨大进步。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在领取退赔款时,兴奋地跟法院干警说:“这是我公司第一次成功拿到因被盗而获得的赔偿款,感谢法院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今后,区法院将始终秉持坚持不懈追踪调查态势,保持砥砺前行、不怕困难的精神状态,继续加大对拒执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执行效果,推动和完善与审判执行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