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既是对问责追责的有力部署,也是对担当尽责的鲜明号召,释放出以精准问责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强烈信号,体现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顽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对推进“四个伟大”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全面从严治党,“严字当头”的主基调必须坚持。同时,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精准把握政策,区分不同情况,做到处理恰当。要通过精准有效的问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对于“带病”的干部,问责利剑要找准“病灶”,敢于用铁的手腕剜脓疮、割毒瘤,针对病情精准开出“药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党员干部要把问责利剑高悬头顶,正视防治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的“病态”,自觉加强自身监督、强化工作自律。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一直以来,无论是“小官巨腐”现象的产生,还是“塌方式腐败”的酿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导致主体责任缺位,监督责任空转,干部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以致积重难返。当前,问责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问责一个、警醒一片,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这向全党再次发出明确信号:领导干部一定要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确保管党治党的责任落到实处。
问责激励担当。党员干部要注重在学习中提高担当能力,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全面熟悉本职业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担当重任奠定坚实基础。要注重在实践中提高担当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实践中敢闯敢试敢于负责,不断积累担当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驾驭全局能力。(许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