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级各单位党组织正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增进班子团结、明确努力方向。
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中总会出现一些“高频词”。在自我批评时说“深入基层不够”,在批评这个同志时指出“学习不够”,批评另外一个同志还是“学习不够”…… 你不能说它不对,但是总少了点“辣味”。
总出现“高频词”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怕说重了影响同事关系、怕领导听了不乐意,所以只好选出几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批评意见”来“凑数”,对于当事人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起不到实质作用。二是可能这样的问题早就被找出来,当事人却没有引起重视,深刻的反省仅限于民主生活会上,会后材料一交交差了事,没有真正做到对标对表、集中整改,所以总是年年问题都相似。三是对于自身问题视而不见、避重就轻,不敢刀刃向内、讳疾忌医;对同志因平时关心不够、了解不深,实质问题不知从何提起,只好拣出几个“高频词”来充当“子弹”,不曾见血见肉,更不用说治病救人。
“高频词”危害极大。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奔着问题去,是经过党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的,党保持肌体强健的锐利思想武器。试想,如果任由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高频词”成为陈词滥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有什么意义呢?
要杜绝批评意见中老用“高频词”。一方面,要让党员干部真正意识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深刻意义和内涵,学会用、敢于用、善于用这一智慧的“法宝”,从根源上杜绝走过场式的批评。另一方面,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必修课,认真严肃组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刀真枪、见血见肉。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下半篇文章,决不能把整改清单、整改措施落在纸上,把整改成效体现在材料上。同时要将工作实效与思想状态相结合、将自我评价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将班子成员意见和群众意见建议相结合,多方位检验整改成果。(田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