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南峪村位于井陉县西部山区的南峪镇,是镇政府驻地,东距井陉县城25公里,西距娘子关6公里。据《井陉县志》记载:“隋末唐初已有此村,村名大华庄。”村名历经 “大华庄”到“南峪疃龙口村”直至现在的“南峪村”。
南峪村座落在绵河岸边,秦皇古驿道从村中穿村而过,是连接河北、山西两省的必经之路。历经岁月沧桑,古村有东西两阁,形成了布满商铺门脸的主街道和寺巷、东巷、仇家巷等“一街十一巷”的村落格局。
南峪村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后裔的居所。500年前,明英宗发动了著名的“夺门之变”,一代忠臣于谦被奸臣所害,其子逃难至南峪村隐居并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后因生活所迫,长子于有道携家眷迁至于家石头村。村里曾有“少保于钱”碑出土,可惜在修建石太铁路时被毁。
南峪村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和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山区特色和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村里的建筑以石太铁路为中心一分为二,大多分布在铁路南侧,其中,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各类建筑院落80座,古庙、古巷、古楼、古戏台等历史遗存保存完好。
南峪村古老的人文民俗文化,资源丰厚,其中,南峪拉花、南峪太平车、南峪水磨成为井陉千年民俗文化传承中的精品。民间广泛流传着“东有拉花越扭越精神,西有太平车越推越兴奋”之说的市级非遗南峪太平车,兴于宋代,盛于明清,是南峪人独具特色的民间花会舞蹈艺术。
图为南峪太平车排练中
图为南峪拉花表演
南峪水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仍以活态方式传承。当地古谚语说:“家有一盘连轴转,不愁没饱饭。”南峪村历史上陆续建起的11盘水磨,也由此产生了绵河岸边家境殷实的水磨人家。
绵河水磨
千百年来,蜿蜒东流的绵河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峪人,岁居深山,良田肥沃,依山傍水,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