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水男子半夜把老婆勒个半死)
近日,河北省景县人民法院梁集法庭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经过庭前、庭中多次调解,妥善解决了横亘此案始终的孩子抚养问题,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一根充电线引起的风波
夏某与曹某经人介绍相识,不久后成婚。婚后二人生育两子,家庭幸福美满。但一次偶然机会,曹某从同村一户中听说妻子有外遇,便回家与其发生了激烈争吵。自此,夫妻二人经常因琐事发生口角,甚至暴力相向。2018年5月的一天,曹某趁夏某睡觉之机,用手机充电线勒其颈部至昏迷,后曹某心生悔意,打电话通过了夏某家人及医生。最终,夏某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其伤情被鉴定为轻伤二级。曹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随即,夏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景县人民法院起诉,坚决要求与被告离婚。
父亲在服刑,孩子抚养成难题
李风志法官收到该案后,通过阅卷认为该案看似简单,但存在一些特殊性,真正要处理好该案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原、被告在起诉离婚前曾发生过暴力事件,双方当事人及亲属间矛盾较普通离婚案更加激烈。原、被告对离婚均无异议,但如何更有利于两个未成年孩子的成长,成为本案的关键点。
原告夏某要求一个孩子随其生活,另一个孩子随被告生活,抚养费各自承担。被告曹某同意,但因自己正在服刑期间,无法对孩子实际履行监护、抚养义务。同时,法官考虑到两个孩子一直随祖父母生活,而且现均年满八周岁,具备一定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如果贸然改变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即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也不利于被告在服刑期间的改造。如何能够两全其美,成为困扰在法官心头的谜团。
勇拓调解新思路,案结事了定民心
李法官首先就原、被告的婚姻状况及子女抚养问题听取了原、被告的意见,并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在了解到双方都愿意离婚后,李法官劝说二人既然婚姻已走到尽头,就要都多为两个孩子打算,二人表示认可。在征得夏某和曹某同意后,法庭将原、被告的意见向被告父母进行了转达,并征求了两个孩子的意见。
最初,被告父母表示两个孩子随他们生活多年,感情十分深厚,哪一个也不愿意让离开,一度情绪失控,在调解室泣不成声。李法官首先对老人的心情表示理解,进行了情绪安抚。待两位老人情绪稍加稳定后,又进行了劝说。
“两位老人的心情我们非常能体会,但疼爱孩子,才更要为其长远去打算。如今二位年纪已长,身体也不似年轻时康健,如果执意把两个孩子都留到身边,反而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听了李法官真诚的话,两位老人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难过但仍然同意了。最终,在综合考虑原告、被告、孩子及孩子祖父母意见下,本案
以调解方式结案,长子由原告抚养,次子由被告的父母代为抚养。双方均表示愿意为了孩子成长,缓和关系。
小结:
未成年权益保障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司法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案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司法理念出发,勇于突破、大胆尝试,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在法律规定之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未成年的合法权益,也能使被告吃下“定心丸”,帮助其在服刑期间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