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研究表明,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能够为6个月以内的初生儿提供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添加这些营养素成份的替代品就能还原母乳的所有功效吗?
在第二届中国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大会上,一项《母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母乳研究迈入活性研究新纪元》的报告提出,母乳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已经成为新的方向,已有研究表明母乳生物活性对婴幼儿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这引起了与会的母婴医学营养专家的热烈讨论。
汪之顼教授在报告中解读母乳活性因子的作用
母乳研究进入第四阶段
这项报告是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所作。“我们都知道,婴儿出生以后,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特别是0-6个月的新生儿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在细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影响下容易受到外部感染,而母乳则为初生婴儿提供了重要免疫保护,包括获得免疫功能,保持肠道生长环境,不容易过敏等。因此尽一切努力实现母乳喂养也是国际共识。”
汪之顼教授介绍,以往对母乳的研究经历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础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不同含量营养物质的配比,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开始研究成份的分子结构如何还原自然,而对gsMO和α-乳清蛋白两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代表了母乳研究进入了第四阶段,也是母乳研究的全新方向。
作为本场报告的评析嘉宾,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医学分会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俞惠民教授现场同样肯定了母乳的最佳作用,他表示,“在成百上千的活性物质中,gsMO和α-乳清蛋白被多项研究视为是两种主要成分,它们可以保护婴儿抵御感染,促进组织器官发育,维护肠道微生态。”
奶粉配方要看宝宝不同需求
两位教授均表示喂养首选母乳。能够得到母乳喂养的孩子是幸运的,然而对于临床上来就诊,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得到母乳喂养的孩子又该怎么办?
汪之顼教授指出:“目前配方粉完全模拟母乳尚无法实现,但在最终的喂养效果上,我们还是可以想办法尽量接近母乳喂养的效果。比如说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对脑功能的促进等方面。”俞惠民教授告诉记者,万一母乳不足需要替代的情况下,不同孩子有不同需求。“如早产儿对热量要求就比较高、而容易便秘的孩子如果用OPO结构的奶粉,就不容易便秘、一些是过敏的孩子,可能需水解蛋白、而一般孩子补充一些益生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