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儿童青少年2018年总体近视率为57.3%,高于全国水平的53.6%;近视率从小学一年级的11.7%增长到六年级的65.7%,小学阶段是我市近视防控重点年龄阶段。”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在活动现场
10月30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儿童健康 放眼未来”近视防控主题宣传活动暨重点人群关爱行动启动大会举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介绍了2018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监测信息化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处长李筱翠指出,近视目前已成为儿童青少年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要建立干预体系,推进医教协同,综合防控策略,坚决遏制青少年视力低下势头。
李筱翠表示,“今后国家卫健委将联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建立青少年近视等学生健康问题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监测,强化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儿科、眼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就医指导、规范配镜和后期随访治疗。”
北京市疾控中心贺雄副主任现场发布北京市中小学生重点人群视力健康关爱行动“六条”,在北京市十部门近视防控措施和实施保障工作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同开启服务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行动。
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副院长为同学们进行近视防控宣讲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进行了近视防控进行宣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科医生就是负责‘擦玻璃’的。”魏文斌建议学生每天保证一个小时体育锻炼,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可以减少近视的发生;课间也可多多望远,这个的时候,眼睛的肌肉是最放松的。
相关阅读: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重点人群关爱行动“六条”
重点人群关爱行动是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学生-家庭-学校-医疗”四位一体的防治模式,针对存在近视、肥胖、脊柱弯曲等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的儿童青少年实施个性化管理和群体干预的系列行动。
北京市中小学生重点人群视力健康关爱行动,即在北京市十部门近视防控措施和实施保障工作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为平台,北京市疾控中心联合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医三院附属海淀医院、北京市体检中心、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和平里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同开启的服务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行动。
1.遴选一批近视防控示范点校,逐步扩大近视防控示范校数量,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2.推进视力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视力健康管理的信息化。
3.建设学生近视前瞻性研究队列,开展远视力储备调研:在小学各年级开展远视力储备调查,评价学生的远视力储备,为从早、从小开展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4.建立网络化眼健康教育体系,组织专家进校园。
5.形成近视防控综合干预模式,实现“家—校—卫—体”联动。
6.研发有效保护视力措施,促进科研向应用转化,方便学校、家长、学生开展近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