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经过4小时的采集,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王先生成功采集到233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9220例,河北省第437例,邯郸市第11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每天的工作是检查病人口腔情况,并为病人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王先生是一位来自于邯郸市某乡镇卫生院的口腔科医生。“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来我这看病的患者有时候无法耐心听你说话,整个人处于紧张的情绪中,这个时候我都会跟他们聊聊家常,转移患者注意力,等放松了再检查治疗。”王先生说道。口腔科医生工作看似普通,但对于这位日复一日坚持了20年的王先生来说,便不再简单。
“我和大家没什么不同。”这是王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可因为身处医学工作的他对帮助他人有着更深的了解,不仅从工作上,更从生活中。2011年时,王先生与两位同事在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共同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在单位听说过有入库志愿者接到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我也想过某一天能接到这个有意义的电话。”王先生回想起曾经的场景,怀疑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合格所以没能入库成功,没有机会去救助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在2019年8月,正在工作的王先生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当时很激动,其他的什么都没想,回复自己这里肯定没问题。”王先生说道。随后在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完成了一系列体检工作。
在此后的一个月内的时间内,王先生和家人都期待捐献的日子早点到来,作为一名医生,王先生更知道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11月12日,王先生接到采集计划通知,这个消息让一家悬着的心通通放了下来,在随后的的日子里,王先生开始控制饮食、戒酒,更是增加了晚上快走锻炼时长,只为用最好的状态完成捐献。“救死扶伤,是职责也是使命。”这是王先生的话语,也是人生的态度。
王先生所在卫生院的领导得知他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血液病患者一事后,对他的大爱举动表示肯定和赞扬。在王先生即将前往石家庄准备采集时,县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冯清林、卫生院院长刘贵生等领导和同事特为他举办欢送会,希望王先生的捐献一切顺利,愿远方的患者早日康复。
今日下午,这位带着八年期盼的志愿者王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目前,233毫升的“生命种子”满载着所有人的祝福,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