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双明 男49岁 现任文安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站长
从2013年毛双明担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站长以来,他始终怀着对救助事业无限执着、对弱势群体无限慈爱之心,在工作中,从不因为流浪乞讨人员身上脏臭而嫌弃。他从不因为流浪乞讨人员呆痴难以交流而厌烦,随时接收,随时询问,及时送归。
“救助是一门技术活,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技巧,要因人施策、因人施救。”
在福顺小区北门对面简陋的草棚里,有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居住多年,一直不愿意接受救助,几年来每逢天气变化及时为其送去生活物品,数百次的来往建立了友谊,经过耐心劝导帮助其克服心理压力,于2017年10月16日同意接受救助,经查其姓名张立明,为我省深州市人,外出20多年,户籍已被注销,随后毛双明与深州市救助站联系后将其护送返还乡。
2018年9月10日在街面巡查时,发现一名蓬头垢面、浑身散发恶臭的流浪乞讨人员拉着行李箱,沿街在垃圾箱内捡拾垃圾,在其行李箱内发现菜刀一把,沟通后拒绝救助,拨打110报警由公安干警进行处置。经查,其姓名李青海,为甘肃省陇南市人,已经离家十五年,经家属确认后,将其护送返乡。
创新思路,行业领头 。毛双明在长期的救助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救助寻亲工作的“三大法宝”。
第一大法宝是“深度寻亲”。救助工作最难的是帮助智障、痴呆、聋哑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家。在我市救助系统首先将所有滞站对象都进行了DNA鉴定血样采集,特别是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联合进行人像比对寻亲,2018年3月10日成功为两名走失四年的马军喜和十年的刘乃臣找到了亲人。
第二大法宝是整合“朋友圈”、织密“救助网”。从事救助工作后,他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救助工作范围广、业务量大,如果完全依靠个人亲力亲为,效果非常有限。联络和发动我县草根公益协会、72小时寻人寻物等社会公益组织和文安百姓之声、燕赵微视角微信平台,以最快的速度为受助人员寻亲。
第三大法宝懂方言、会相面。学习各地方言和对全国各地人的长相的不同,初步判断受助人员可能来自哪个地方,通过穿着的脏净程度判断是长期流浪还是近期走失人员。
2017年3月11日,由大柳河派出所送来一名衣着整洁迷彩服,口吃结巴、不会写字的东北口音人员,经过几天询问,按其提供的只言片语,得知其就在柳河一带打工,弟弟叫刘延军,弟妹叫王红。经过查找找到家属,姓名刘延臣,不认字,因工厂没有活干出来捡拾废品迷路走失。
在实施社会救助的多年工作中,毛双明始终把被救助对象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来善待。带领工作人员每天开展街面巡查,向不愿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站外救助,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季,给流浪人员送去一丝清凉、一片温暖,至今未发生涉及救助管理工作的任何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78人次,其中精神病人61人次,未成年14人次,护送返乡56人,亲属接回48人,医疗救治39人次。目前为2名长期滞留人员成功落实户籍并长期安置。
一位平凡而又朴实的共产党员,他与同事们一道,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一次次在风雨街头救助流浪人员,一趟趟在长途车上护送对象回家……已记不清救助了多少人,但每一次都忘不了那一幅幅亲人相见的动人场景,忘不了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人话语。他总是用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救助行动,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民政理念,他就是这样一位救助使者,一位最美基层干部,一位新时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