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2 09:24:46 来源: 开发区文教卫生局
举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构建文化自信,推动区内非遗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由开发区文教卫生局主办、新绎七修知行馆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开发区'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完美收官。
本次活动通过扎染、手扎灯笼、毛笔制作、刺绣等一系列“复合型”文化体验活动,覆盖全区中小学 、幼儿园、社区,为广大师生和群众送去“津津有味”的非遗文化大餐,用传统文化的魅力,照亮了开发区人的文化生活。 扎染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扎缬、绞缬,它是将染色织物部分绞结起来使之无法统一上色的一种印染技术。结扎的技法千变万化,趣味无穷,人们可采用纱、线、绳等对织物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后进行染色,然后将绞结的线一一拆除,从而形成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色晕和皱印。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手扎灯笼”是我国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点亮一盏灯,照亮万家人。将手扎灯笼的传承演进成实践课堂,“润物细无声”的让大家了解手扎灯笼的工艺文化,这就是手扎灯笼的价值,也是此次活动的价值。
“文房四宝”,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是书写人类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文房四宝,笔居其首。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画工具,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制笔、用笔是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从非遗文化到蒙恬造笔的故事再到制笔技艺,毛笔制作课程中,知行馆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带大家走进了不一样的“毛笔”世界,配合精巧严谨的制作,一支支“专属”毛笔精美呈现。
一针一线绣华夏大千世界,一丝一缕展历史文化雅韵。中国刺绣,自古就是美的艺术品,那来自东方美的想象力一一凝聚在纤细又迂回的丝路的国度里。课堂之上,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刺绣相关知识,现场演示刺绣针法、如何配色等,大家认真聆听、仔细揣摩,边操作边学习,充分发挥创作想象力,在织物上穿针引线构成图案色彩的手工艺,以一幅幅鲜活的刺绣展现学习成果。
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油纸伞凭借其传统制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文化进万家的课堂之上,油纸伞的制作工序,就像一场视觉盛宴,慢条斯理,不骄不躁,空气中淡淡的油墨味,这就是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所在,油纸伞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更象征着一份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和传承,里头折射出数百年来民间智慧的缩影,让我们留住这份美好的民间艺术。
目前全区20场文化进万家活动已全部结束,通过本次系列活动,将优秀非物质文化带入了开发区的千家万户,各学校、幼儿园师生和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在全区掀起了感受非遗魅力、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形成了保护、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浓厚氛围,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师生、群众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开发区文教卫生局
责任编辑:
谷玟静_L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