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河最网红】香河特殊教育学校:用爱心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
在香河有这样的一些老师,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不但要教授知识,还要教会这些孩子穿衣、吃饭等生活细节,他们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多地是用爱心和耐心扮演着妈妈和爸爸的角色,让孩子健康成长,照亮他们前进的征程,撑起他们的一方晴空,他们就是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保姆”,她们悉心呵护着每一个特殊的学生,也照顾着孩子的整个家庭。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笔者走进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倾听特教老师的酸甜苦辣。
学生进步一点点老师心满意足
和普教老师不同,特教学校的老师也许永远不会有桃李满天下的荣誉感,他们也不指望学生们能够出人头地。“只要学生们掌握生活技能,走出社会后能独立生存、懂得感恩,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杨磊老师说,智力残疾的孩子是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的世界很单纯。作为特教老师,不能有半点功利心,但一定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有一个学生我教他发音两个月,他才会叫妈妈,但我的心里却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据杨磊老师介绍,这个名叫田进宝的学生是一位聋生,刚来的时候即听不到声音也不会说话,通过两个月的教学与努力,让他了解这个发音的气流,把手背放在嘴巴旁边,有时甚至伸到口腔里面,经过反复的练习,直到他学会为止。
据杨老师回忆,在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正在安静地等孩子做发声训练,当“妈妈”二字从田进宝口发出后,田进宝的妈妈立刻跑上前抱住自己的孩子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向老师连说:“谢谢、太谢谢你们了……我还以为我这辈子再也听不到他叫我妈妈了。”当时在场的所有家长也都哭了并随之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孩子们有一丁点进步,我们就很满足。”杨磊说,教会孩子一个动作,老师们经常要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但最终看到孩子们学会了、进步了,他们就感到莫大的骄傲和满足。
老师们既要当“爹”又要当“妈”
在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不仅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记住一些基本知识,还要通过成百上千遍的重复,交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这里的孩子比起正常孩子在情感上要更加敏感、细腻,所以我们就要加倍给予他们关爱,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我们对这些孩子的关爱,也会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让他们有什么都愿意与我们交流,避免心理上造成的障碍,同时认真照顾他们是我作为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知识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学会生活上的自理,让他们靠近正常的孩子是我作为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佟海瑞主任向笔者介绍说。
赵旭楠是一位患有严重智障的孩子,跟杨磊老师学习生活已经多年了,在学习中,杨老师不仅交给她一些文化知识,还耐心教授他各种生活技能,经过几年的学习,现在楠楠的自理能力提高了很多,每次回家都可以帮爸爸妈妈干一些擦桌子、洗衣服、端东西的简单家务,让家长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适逢学生放学一位家长来接孩子回家,得知有笔者来访便上前向笔者讲述了自从孩子送到这里的一些变化,他说:“要不是特校我们家早就被拖垮了,我们两口子在外面打工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这里的老师即当爹又当妈,把孩子照顾的很好,我们在外面工作也很安心。”
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他们还会选择这里
“我20岁毕业之后在三小工作,23岁来到这里,到现在,我在这里工作了12年了,一开始确实有很多不适应,但现在我觉得自已已经离不开这里了,这里的学生虽然管理起来非常辛苦,但是他们的天真无暇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美术老师王鹏说道。
为了能够切身感受到特殊教育的与众不同,笔者跟随王鹏老师听了一节课。下课时,一名学生端着水杯送到了王鹏面前:“老师,求求你喝口水吧。”正在关电脑的王鹏随口说了一句:“谢谢孩子,我等会儿喝。”见老师没喝水,这名学生就一直抱着杯子在旁边等候。见状,王鹏赶紧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笑着说了声“谢谢”。
“要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们还会来这里吗?”笔者问。
“当然了,我不仅会选择,而且还会坚守到我退休的最后一刻。”王鹏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简短的采访并不能让我们对这里老师和孩子们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在安静的教室里兴奋地比划着手势的孩子们,在色彩缤纷的培智班教室里慢慢领悟社会与自我的孩子们,在盲文教科书上一个字一个字触摸世界的孩子们,带给所有人的不仅是爱怜和感动,更是一种向善向美的力量,而这种精神上的感染与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的教师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