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尚往来是增进感情的传统习俗。然而,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甚至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婚丧习俗也有所抬头,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扭曲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刻不容缓。
“丧事不喝酒,孝衣归公有,歌舞鞭炮全不要,遇事就带两只手。”这是一首人和镇人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过去让群众费尽心思的红白事,如今由“红白理事会”全程承办,规格统一从简,既照顾家属感受又庄重文明节俭,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欢迎。目前,青县人和镇红白理事会共操办白事14场,累计为村民节省资金40余万元,村民义工劳动共800多人次。
人和镇红白理事会三周年总结会
人和镇村位于京杭古运河畔,现有人口410人,是享誉全国的美食流河火锅鸡的发源地。几年前,村里盛行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百岁满月”、乔迁开业、当兵上学等诸多名目越办越杂,“人情消费”“盲目攀比”愈演愈烈,一个丧事“最低标准”也要四、五万元。光鲜外表的背后给村民们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另外,村里经商外出的人越来越多,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占到全村人口40%,将来“白事怎么办?谁去办?”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流河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这一社会“陋习”出台了《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尤其对白事简办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有了好制度,关键还需要有组织来保障具体工作的实施。“红白理事会”在政府指导,村民自建,相邻互助的基础上在2016年正式成立了。理事会免费提供丧葬相关的总理、账房、采购、勤杂、炊具等十六项服务,并规定:有村民去世,丧事不再提前请客,有事直接打电话,出殡当天待客两菜一汤的标准,平时用餐一律改为大锅饭,不用烟、酒招待,棺木价格控制在3000元以内,不准雇佣舞狮、歌舞等娱乐活动等七类40余条规定。
今年申忠和父亲去世后,大事小事由红白理事会操持的井井有条,最终花费12000元,比之前的形式节省了近3万元,来的客人都说好,还夸集体伙食卫生干净好吃。简办,让户家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
村书记兼理事会会长胡宗权在回忆理事会成立之初时说:“刚开始,我们理事班子只有30多人,我就把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都拉到了一起,要求他们要讲规矩,工作起来要各司其职。一个白事三天的时间,我在现场寸步不离,每个环节都问到说到。这一晃就三年过去了,现在理事会扩展到90多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出义工,工作运转起来非常顺畅。以前义工人员每天发一盒烟,今年党员提出烟也不要了,这一项又能为户家省出3000余元。”
理事会人员名单
理事会共有成员90人,全部人员出义务工。人员按照分工分为18组,每组有一个带头人负责协调各组运转。
姚秀香是会里一名餐饮负责人,平日里说起理事会就格外自豪:“给户家省钱,让客人吃的放心是我们的宗旨。大家都是义务劳动,拿着别人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有事劲都往一处使。如今,会里都快赶上军事化管理了,只要一收到通知,我们就会立即到位,分工明确。特别是干净卫生这一关都决不马虎,做饭戴口罩,每样菜都至少要洗三遍。”
炊具摆放
理事会有了公信力,“理”的就不只是“红白事”了。村民矛盾调停,不赡养老人村民的教劝,集体劳动的组织。。。每件村里身边事都有理事会长的身影。正在开展着村容村貌治理行动,村两委班子才开始计划拆除村内违规临建,就有村民主动找到理事会,要求拆除自家建在路边的柴草棚。后来,村里又走访了其余几家有临建的村民,大家都很积极的配合,全部临建很快就被拆除完毕。就在几天前,村民广播号召义务清扫村内卫生,广播一结束,就有50多个村民自带清扫工具到村委会门前集合,清扫随即展开。
违建拆除
村民义务清扫
村里举行升旗仪式 大喇叭一广播村民积极响应
人和镇孝老促进会部分成员合影
“给老的少的办点实实在在的事,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咱对人家真心好,人家就真支持咱工作。”理事会长胡宗权说。
现在人和镇移风易俗真正走上了“理”字快车道。村风民风变好了,现在即便村里有了小矛盾,理事长一调解就能化为无形。村民和气一村人过成了一家人。(王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