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二十年前外出打工失意为王振关上了一扇窗,那今天天津市西青区开展脱贫攻坚帮助王振实现创业心愿就是为王振打开的一扇门,让他在经历世间疾苦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愿望。
王振是平泉市小寺沟镇凤山新村的村民,39岁的他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年轻时候的王振也曾在外打拼闯荡,但是老实本分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在历经几次失败的工作后,带着失落的背影重新回到了曾经梦开始的地方,从此堵上了和外界沟通联系的门窗。
王振查看大棚种植情况
那个阶段的王振经历着极度的自闭,看着家里门窗虫咬蚁蛀,破损严重,夏不遮阴,冬不保暖,也没有更换维修的心思。家里的孩子也依靠年迈的双亲外出打工补贴勉强撑着,村民们有时想帮也有心无力;那时王振看到熟人手会发抖,见到生人便会说不出话来,时间一长和家人朋友的正常交流都变成了障碍。
凤山新村党支部书记才秀丽、平泉市副市长黄有勇、王振(左起)
2016年底,天津市和承德市建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西青区和平泉市携手奔小康。张家窝镇和小寺沟镇结成了帮扶对子。村干部结合王振家里实际情况,帮他们家办理了低保,帮他家上学的孩子申请了补贴,为最小的孩子争取到了每月两罐的免费奶粉。驻村工作队结合村里协调相关部门,给他们家更换了新的门窗,让他们一家人过了个暖冬。
王振的生活状况牵动着大家的心,驻村帮扶干部和村书记多次上门和王振进行推心置腹的深入沟通交流。从年迈的父母聊到年幼孩子,从政府的帮扶政策讲到男儿当自强要靠双手勤劳致富,驻村帮扶干部和村书记的语重心长解开了王振心头的锁结。从那后王振就经常跟着工作队,时常走在田间地头,慢慢的萌生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酝酿起自己的创业梦想。
王振吐露内心,他说: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只是早年创业失败的挫折压力让他疲惫不堪,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他显得格外的不合群,没有人能谈心,进行深入交流,那时候的自己不是不想干点事,是因为对生活没有了希望,每天守着红砖青瓦房,时间一长自己也就没有了干事的劲头,人也就慢慢的变得颓废,变得没有希望。直到天津市西青区工作队的到来,重新点燃了他对宽广世界的追求。
天津市西青区是对接平泉市的脱贫帮扶单位,挂职在平泉市的黄有勇副市长在了解到王振的情况后,隔三差五就会到村了解情况。黄副市长时常鼓励王振说:你名字里的振字带着提手旁,就预示着你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愿望,你要振奋精神,要养活一大家子,你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平泉市驻村工作队队员
驻村工作队在驻村之后,通过对村里实际情况的总结之后制定了带动贫困群众重点发展特色产品种植的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了建设葡萄大棚的总体规划方案。凤山新村利用争取到的帮扶资金,建设了设施大棚。王振和乡亲们一起到榆树林子镇趟道新村精心考察了瓜果蔬菜设施农业,在结合该区域实际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凤山新村的村干部重点围绕发展稳定、管理简单、挂果快、见效快等几点要求,最后决定发展大棚葡萄种植产业。随后,天津市、西青区和平泉市研究后商定用726万元帮扶资金,推出了“人均百株果”经果林建设项目,免费给老百姓提供果树苗。结合“人均百株果”经果林计划,给乡亲们争取到了免费的葡萄秧苗,王振等人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和新的奋斗历程。
小寺沟镇副镇长王雪东、王振、天津市西青区农委四级调研员高进柱(左起)
对创业成功的渴望让王振胸怀万丈,但他也知道梦想在成真之前不是几天努力的距离。第一年的种植虽有收获但是也让王振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因为不了解葡萄品种,在避光环节出现了瑕疵,导致一部分葡萄良品率不高,在和收购商协商整体收购价格的时候处在了被动的层面,在大量优质葡萄出售后,果园里剩下的葡萄如何销售就成了王振心里的一块石头。
王振在大棚查看冬眠期间葡萄情况
在得知王振家的葡萄滞销的消息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村民们纷纷转发葡萄销售的信息,积极发动周围亲朋好友购买,帮助王振进行销售,在几天时间内完成了几万元葡萄的销售,最终帮助王振完成了所有葡萄的销售。2019年5月25日的傍晚时分,一向沉默寡言的王振检查完空荡的葡萄棚后,来到村支部大院给了大家异样的惊喜,他突然说“今天大伙帮我卖葡萄都挺累的,我请大家吃个饭”。当有人说不吃贫困户饭的时候,王振大声回应道“我已经不是以前的贫困户了,我手里也有钱了,现在已经是一个小老板了。”
王振在大棚查看冬眠期间葡萄情况
此后的王振跟之前的生活进行了完整的交接,彻底完成了从自卑、内敛到阳光、健康、充满正能量的转变,还通过与快手上认识的朋友交流葡萄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互联网连接田间地头自学葡萄种植技术,解决了一系列病虫害预防治疗问题。随着在葡萄种植管理上的刻苦研究,近乎疯狂的积累知识的点滴,现在王振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管理经验,在葡萄园里也能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解。
2017年,平泉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并获得了国家贫困退出评估组“最实事求是地落实扶贫政策、最卓有成效地推动产业扶贫、最难发现问题的贫困县”的高度评价。
王振的变化,使家里人感到欣喜,村里人感到惊讶,成为了村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会回到村里找到他讨论成功的经验,谈论在大棚种植方面的实用经验技巧。
在和王振的接触中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打开内心世界后充满热情的人,是个真实的人。现在的王振对未来美好生活显得越发渴望,对父母孩子的照顾也越来越用心,知道心疼老人孩子,也知道替妻子分担家务,王振的积极转变成为了这个家庭逐渐走向富裕的开始。
王振在和天津市西青区领导交流的时候,不仅谈了过去和现在,还把几年后的葡萄种植规划进行了深入沟通。王振也表示,自己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自己的故事变成鼓励和激励更多像自己一样的贫困群众,帮助他们通过双手来实现脱贫。
如今的王振已经变成了村里有名的明星,从2017年之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2018年在天津市西青区、平泉市扶贫办和乡镇村的帮助下开始大棚葡萄种植,通过快手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再到2019年实现转化葡萄收益,在短短三年完成了从典型贫困群众到典型创业脱贫户的大跨度转变。
王振的故事践行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在天津市西青区的和平泉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的紧密支持下,王振不等不靠,不仅从精神层面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深度转变,并且依靠着自己的双手把自己推到了阳光下,实现了脱贫致富。
王振的故事是典型,但不是唯一,属于王振自己也属于无数个王振自己。功,谓付出,成则可见成效,反之付之东流。所谓功到自然成,好似天津市西青区对接帮扶,修扶贫真情,传人间佳话。成败与否,虚实可辨,终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