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领导干部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中指出: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针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对领导干部应该“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为领导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受人民重托、担一方之责,领导干部理当重视政绩、追求政绩、创造政绩。通过勤奋扎实的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政绩?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
走在新时代的路上,领导干部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政绩追求,牢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聚焦聚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带着感情、真情、深情,多为群众办实事,多让群众得实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魏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