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委员会、临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邢窑工艺传承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开幕,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委员会会长王莉英等近70位全国知名的陶瓷专家,汇聚邢瓷故里——河北临城,通过论坛研讨、实地观摩邢窑遗址现场等形式,研讨邢窑工艺,弘扬邢窑文化,探索临城邢窑产业发展路径。这将有助于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有助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省文物局副局长韩立森、邢台市委常委、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姚矩锋,临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董立鸿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授予临城县人民政府“中国邢窑工艺传承创新示范县”称号,授予临城县邢窑文化博览园“中国邢窑传承创新培训基地”称号。
邢窑是唐代著名窑场,最早发明烧制了白瓷。临城是唐代邢窑遗址的首次发现地,被誉为“邢瓷故里”。邢窑始烧于北朝后期,隋代、唐初发展成熟,盛唐时期达到鼎盛阶段。邢窑成为当时白瓷的生产中心。晚唐出现衰退,北宋再次中兴,元代基本终结,烧造时间近千年之久。邢窑创烧了白瓷,结束了自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里程碑。邢窑的贡献是任何一个窑场难以望其项背的,它博采众长,发明了白瓷并且不断改进。从北齐到隋代中晚期,短短的四十年时间,就能烧制出符合现代标准的细白瓷,陶瓷史上十分罕见。
从1952年到1979年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古陶瓷学家一直在找寻唐代邢窑遗址。1980年8月10日,在临城县岗头村北、泜北渠北岸,首次发现唐代邢窑遗址!出土了具有唐代风格的细白瓷片、窑具等,邢窑千古之谜得以揭晓,全国古陶界为之轰动。到1980年底,邢窑研究小组又先后在临城境内祁村、澄底、射兽等地找到了多处古窑址。1981年4月,国内著名古陶瓷专家在临城召开“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一致认为临城所发现的窑址就是邢窑或至少是其一部分。目前邢台境内已发现遗址近60处,其中临城县境内15处。1996年12月,临城邢窑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5月,“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临城人张志忠,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邢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历史名窑恢与发展贡献奖获得者。四十年致力于研究传承邢瓷烧制技艺、保护弘扬邢窑文化,复兴邢瓷产业。
历届临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恢复邢窑白瓷生产工作,先后成立邢瓷研制小组、邢瓷复烧小组、邢瓷仿制小组,1981年成功烧制出了首批8种白瓷产品。这应该是一个具有开创性事件,对后来邢窑窑址在邢台市域内大面积发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发掘、保护、研究邢窑文化,促进邢瓷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临城县先后成立了县瓷厂、县瓷业有限公司,在崆山白云洞景区建成开放了邢窑博物馆、邢窑文化博览园,还积极参与了邢台学院陶瓷专业学科建设,大力培养陶瓷专业人才,使邢窑传承技艺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