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携手同心,行稳致远——第十六中学家校共育在路上)
秋日暖阳照着安静的校园。校园里白草、红叶、黄花,一片绚烂。在二楼多功能教室,老师们正和200多名家长互动交流。他们的脸上带着微笑,有一位班主任老师正拉着一位家长的手说着什么……这是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家校共育大讲堂第7期第14场的温馨一幕。
第十六中学创办的家校共育大讲堂,是张家口市各中小学中“学校”与“家庭”联合教育的先锋,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对每个家庭负责、对职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初心和使命,第十六中学的领导班子及教师团队始终把教书育人、以德立人作为奋斗目标,创办了“家校共育”大讲堂和讲师团队,大讲堂共开设14场次,讲师团队已招募近100人,覆盖学生家长已达3000人。
一、故步自封,格格不入,5+2<7的遗憾
几年以前,A同学刚从第十六中学毕业。他是带着深深的遗憾毕业的。他的妈妈每每谈到A同学的事情,都深感后悔。A同学曾经勤奋努力,考过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可是,当他毕业的时候,是以非常不如意甚至是难以说出口的低分毕业的。当他考了非常理想的成绩,拿着试卷喜滋滋地给妈妈看的时候,他的妈妈正忙着什么。所以,就随便瞅了一眼他的试卷,说:“就你这毛毛草草的试卷,也能得年级第三名?”A同学本来满心欢喜,盼望得到妈妈的鼓励,可是妈妈却不懂孩子的心理,不仅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还挖苦孩子的书写能力。A同学自此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觉得考好考不好没什么区别。“学习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反正我妈毫不在意。”
自此,无论A同学的妈妈和老师如何劝他努力学习,他都无动于衷。就这样,一落再落,一直落到了年级的倒数。
青春期的孩子就这样让人不可思议。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真的需要家长和老师都能真正认识他们并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地对待和帮助他们成长。
如果,教师不懂孩子们;如果,家长不懂孩子们;如果,教师和家长同时不懂孩子们,那谁又能真正教育孩子们呢?
如果一个孩子接受不到好的家庭教育;如果一个孩子接受不到好的学校教育;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又没有良好的学校教育,那他怎么可能很好地发展呢?
5天学校教育,2天家庭学习,加起来却收不到力量叠加的效果,5+2<7不是很遗憾的事情吗?
二、家校共育,大势所趋,任重道远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一个学生能否健康快乐和充实地成长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初中阶段的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把学生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
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有益于学生长远利益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第十六中学作为薄弱学校,面临着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发展困境。该校的学生家长大多为进城务工的人,他们一方面忙于生计,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方法,导致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明显不足。再加上网吧、手机不良信息、社会闲散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许多本应该成长得十分优秀的孩子,不仅学业水平一般,甚至在德行上也存在一定偏差。
面对现实,校长刘永飞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选择了积极的德育教育策略,家校共育大讲堂就是其中一项举措。
培养孩子的目标不仅是考好的分数、找好的工作,更要在教育中帮助和引导孩子认清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积极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学校和家庭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不可代替。教育好一个孩子,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家校共育,就是为了形成家与校的共育合力,从而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家校共育大讲堂,是客观的需求,是真诚的携手,是建立的新型家校命运共同体。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引导家长学做父母,智慧爱子。
所以,家校共育,实为大势所趋,同时任重道远。
三、精诚所至,心灵相通,5+2>7的欣慰
一次家校共育大讲堂活动结束后,一位妈妈拉着班主任老师的手,说:“谢谢老师!谢谢咱们学校开展的大讲堂活动。我以前忙着在外打工,很少陪伴孩子、表扬孩子。
参加了大讲堂,又读了曹老师写的《怎样帮助孩子度过初中这三年》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陪伴太少了,不懂孩子的心理。
现在,我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当地找了一份临时工的活儿。我想清楚了,如果不好好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孩子发展不好,甚至走上歪路,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陪伴着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就鼓励他,孩子现在懂事听话,成绩提高得特别快,而且每天都开开心心的,看到孩子的变化,我可欣慰了。如果我没参加大讲堂,还是原来那样的想法和做法,孩子没准早就辍学了。”另一位学生家长,来到龙涛校长面前,对她说:“感谢咱们学校的这项活动。我原来一直是个比较消极悲观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常常是得过且过,没有积极地去真正想办法。还想着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去吧。通过参加大讲堂,我好好地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这些年做得特别有欠缺。”龙涛校长对她说:“教育孩子真的是费心费力的事情。家长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做家长的,如果不尽心尽力,将来肯定会特别自责。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永远在路上。都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家长坚持学习,自会有提高,孩子肯定会跟着受益。咱们共同努力吧。”
这样的交流很多很多。14场的家校共育大讲堂,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家校关系更融洽了,亲子沟通更畅通了。在教育孩子们的道路上,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多了一些智慧,少了一些遗憾。这让每一个学生和他的家庭都离幸福更近了一些。
家校共育大讲堂活动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架起了双方沟通的桥梁。精诚所至,心灵相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力量叠加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这让十六中学的教师们更加体会到了职业的幸福。
四、家校共育永远在路上
到目前为止,参加过该校家校共育大讲堂的专家学者、教育系统领导、十六中学家校共育讲师团、年级组长、班主任老师已达200余人,14场家校共育大讲堂覆盖的学生家长已达3000余人。
培养青少年就是培养未来。家校共育大讲堂的最终目的,就是与家长携手同心,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懂得感恩,有责任心;教孩子目光长远,心灵丰盈,渐有定力……有了家校共同的陪伴和引领,孩子们定会走得更远、更稳。
路漫漫其修远,不断探索永向前。
第十六中学家校共育大讲堂,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