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为了展示裘皮文化,共创美好未来,扩大裘皮之都影响力,同时,为了增强从业人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市场人气,鼓舞从业者士气,推动毛皮产业转型升级,11月11日,第十九届中国·尚村国际皮草交易会在中国裘皮之都肃宁开幕,整个购物节将持续到12月31日。
本届交易会主办单位为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承办单位为肃宁县人民政府、肃宁县裘革行业协会。
本届交易会以“时尚裘都、活力肃宁”为主题。交易会期间将举行毛皮动物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裘皮服装设计大赛、裘皮服装品牌发布会、裘皮服装购物节等活动。相信这次大会一定是一次缔结友情的大会,共创辉煌的大会。
肃宁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辖9个乡镇,254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总面积525平方公里。肃宁县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位于雄安新区核心区正南50公里,地处京津冀都市圈,距京、津、石各150公里左右,距首都第二机场90公里,距黄骅大港160公里。京九、朔黄两条铁路,大广、保沧两条高速分别在肃宁交叉过境,形成独特的双“黄金十字”交通区位优势,曲港高速曲阳至肃宁段现正式通车,规划中的京港台高铁也将过境肃宁并设站,肃宁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个新的重要交通枢纽。
肃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肃宁是远近闻名的“状元之乡”,元朝文状元魏文礼、清代武状元哈攀龙、末代状元刘春霖都出生在这里。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国画大师贾又福也都是肃宁人。肃宁是革命老区,也是冀中第一个解放的县城,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肃宁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9.7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5.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4亿元;拥有“中国裘皮之都”“中国针纺服装名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多项“国字牌”荣誉。
肃宁拥有裘皮服装、民族乐器、针织服装、电力装备、鱼竿渔具、传媒出版等传统轻工产业。其中裘皮服装产业是肃宁第一立县主导产业,产业链条完整,拥有全国最大的原皮交易中心,是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裘皮服装贸易中心,是国内重要的裘皮服装服饰加工基地,产业要素功能齐备。
“世界裘皮看中国,中国裘皮看肃宁。”
在中国北方,京九铁路和朔黄铁路黄金交汇处,一座“中国裘皮之都”正在崛起,奋力向“世界裘皮之都”宏伟目标迈进。
让我们走进肃宁县,聆听这里裘皮产业发展的动人旋律。
肃宁裘皮,历史悠悠
肃宁毛皮产业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通过历史的积淀,肃宁的毛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毛皮文化已深深植根于肃宁。
改革开放以来,肃宁县皮毛业迅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的“原皮购销”阶段;第二个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市场流通+革皮加工”阶段;第三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市场流通+裘皮加工”阶段。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皮毛业成为肃宁有别于其他皮毛加工地的新发展优势和最大亮点。
目前,肃宁全县人口37万,毛皮从业人员5.5万人。经过多年的发展,肃宁毛皮业已形成毛皮动物养殖、市场集散、原皮硝染、研发设计、服装加工、内外贸易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全国最大的原皮交易市场和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裘皮服装贸易中心。全县共有裘皮服装加工、购销企业1730余家,年产裘皮服装、服饰300余万件,产品畅销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裘皮服装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河北省著名商标8个,河北省名牌产品5个。14家企业佩挂“真皮标志”,1家企业获得“中国真皮领先衣王(裘皮)”称号,2家企业获得“中国裘皮名装”称号。
2005年,肃宁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命名为“中国裘皮之都”。2015年“肃宁裘皮”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底,肃宁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裘皮服装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肃宁裘皮,要素完备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原皮交易中心。肃宁是我国原料皮的重要集散地,云集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貂、狐、貉、獭兔等毛皮动物皮张,有“肃宁毛皮甲天下,举步可揽天下皮”之誉。现拥有中国尚村毛皮交易市场、中国肃宁国际毛皮交易中心、獭兔原料交易市场三大原皮交易市场。年皮张交易总量1.8亿张,交易额250亿元,占全国毛皮皮张交易量的70%,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确定为:“全国毛皮原料价格指数发布单位”。其中,中国尚村毛皮交易市场,建于2005年,占地187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年交易皮张1亿张,年交易额140亿元;中国肃宁国际毛皮交易中心,2013年建成,占地189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年交易皮张6000万张,年交易额100亿元;獭兔原料交易市场,建于2012年,占地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年交易皮张2000万张,年交易额10亿元。
这里是京津冀最具影响力的裘皮服装贸易中心。肃宁区位优势明显,周边200公里人口1.3亿,具备巨大的裘装消费市场潜力。肃宁规划有大型毛皮购物商城100万平方米,已建成65万平方米。中国裘皮城被认定为国家“AAA”级商贸旅游景区,华斯国际裘皮城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华斯裘皮特色小镇已成功入围全省首批30家特色小镇拟创建名单。
这里是国内重要的服装服饰加工基地。全县拥有服装服饰加工企业及摊点300多家,其中出口放权企业95家,拥有“怡嘉琦”“华斯”“肃昂”“赛格鸥”“浮蕾雅”“博丹”等“中国驰名商标”“河北省著名商标”。2010年11月,华斯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裘皮第一股。肃宁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裘皮服装加工出口基地”,2018年,裘皮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9.81亿元,利税18.47亿元,外贸出口1.62亿美元。
这里有功能齐备的毛皮产业要素。两个省级园区为毛皮企业提供了高层次发展平台。肃宁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16.3平方公里,肃宁县物流园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两个园区与县城新区、尚村镇区相连接,形成了“1+1”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已建成七横三纵路网框架,区内达到“九通一平”。
建设了国家级毛皮质检中心。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11月批准建设国家级毛皮产品质检中心,可为裘皮服装提供权威的检测数据和毛皮标准的制定。
为有效解决毛皮硝染环保问题,肃宁县于2006年建设了第一污水处理厂,引入中持环保科技公司进行专业托管,创新了园区治污专业化管理模式,得到了环保部的认可和推广。
肃宁裘皮,产业发力
肃宁县一直把毛皮产业作为立县第一主导产业,在新的形势下,经过论证研判,确定的产业发展定位为: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六大中心”。通过环保建设、品牌建设、研发建设、购物休闲旅游城建设、质检中心建设、信息电商建设,使肃宁裘皮实现质变,将“中国裘皮之都”打造成“世界裘皮之都”。
原皮拍卖交易中心。目前肃宁已拥有全国最大的原皮交易市场。在原皮交易方面着力做好进口皮张承接落地,拍卖行培植,推动国产皮张标准化拍卖。借助国家级质检中心落户肃宁的契机,积极推进国产皮张标准化分类,建设国内拍卖行。通过标准化、电商化优化原皮流通业态。
保税物流中心。根据毛皮国外进口皮张主要用于内销,国产皮张主要用于外销的逆向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建设好“千亩保税物流园”,引入海关、动检、中信保等机构,更好地满足毛皮进出口要求。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引入海关、动检、中信保等机构,建成国内首家毛皮拍卖行,打造区域性综合保税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封关运营区,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9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二期建设占地180亩的封关运行区。三期建设占地500亩的物流园区。2016年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完成。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利税6000万元。
服装设计研发加工中心。该县现有裘皮服装加工企业180余家,产品主要有貂、狐、貉、獭兔等各类裘皮服装服饰,年加工裘皮服装服饰60多万件,从业人员达3万人。该县将发挥优势,进一步壮大服装加工群体,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加强与顶尖设计师的联系,建设国际一流设计师工作室,根据流行趋势,对裘装款式进行研发;规划建设好华斯裘皮特色小镇、风尚小镇等产业项目。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裘皮服装贸易中心。充分发挥肃宁特有的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建设“三馆、两城”:珍稀毛皮动物观光馆、裘装工序演示馆、百万平方米裘装购物城、娱乐休闲美食城,使肃宁成为京津冀裘皮服装旅游购物、裘装批发、电子商务的裘皮新名城。
全国毛皮质检信息中心。利用国家级质检中心平台,为毛皮提供全方位检测服务;佩挂“肃宁裘皮”国家地理标志,充分发挥原皮市场毛皮价格指数采集基地作用,打造全国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毛皮信息中心,更好地指导毛皮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肃宁县依托裘皮服装产业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全力建设华斯产业园、保税物流园,打造京津冀乃至北方最大的裘皮商贸旅游购物中心。在华斯产业园上,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餐饮购物、裘皮博览、行业发布等为一体,引领国际国内裘皮产业发展的行业龙头。目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华斯国际裘皮城、6万平方米的华斯裘皮服装加工基地和5万平方米的华斯战略联盟基地一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