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目的是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重新回归社会。
安次做法
严把入矫关口
为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无缝对接,严防脱管漏管,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教育和管理,廊坊市安次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第一监管大队严把入矫教育关,扎实开展入矫教育工作。
1.及时衔接,做好接收:安排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认真做好衔接,明确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时间,确保及时接收,及时上报未按时报到等异常情况,确保有效管控。
2.成立小组,落实监管:成立矫正小组,由司法所落实日常监管教育,家庭成员作为监督人共同参与管理,确保监管到位、责任落实。
3.入矫宣告,明确规定:组织矫正小组召开入矫宣告仪式,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内容,明确应遵守的规定内容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并由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入矫宣誓,强化其身份意识和接受矫正的自觉性。为今后进一步落实监管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强化日常管理
廊坊市安次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第一监管大队,从以下两方面加强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管控工作,预防他们重新违法犯罪,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1、日常监管措施到位:通过手机定位系统、电子腕带定位及微信位置共享等多种方法,排查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范围及活动轨迹;每周定期电话报到,并不定期电话抽查,严防人机分离;通过采取与社区服刑人员个别谈话,详细了解其心理变化及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家庭走访掌握详情:为详细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交友交际情况、房屋住宅情况及生活状况,一大队工作人员实地到服刑人员家中走访,通过与家属谈话、查看住所情况等方式,了解每人的实际状况,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扶打下基础。
加强宣传教育
近日,廊坊市安次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第一监管大队利用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的契机,对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扫黑除恶专项宣传活动,提高社区服刑人员对黑恶势力的辨识程度和守法意识,
此次宣传活动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目标任务、打击重点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恶势力的表现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解读,要求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明白自己的身份,自觉服从监管,要坚决做到不组织、不参与黑恶势力组织及活动,如果发现身边有涉黑涉恶相关线索和情报的,要第一时间向司法所报告,争取立功表现。
活动最后,工作人员还对所有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集中教育,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到黑恶势力的社会危害性。社区服刑人员纷纷表示:一定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增强服刑意识,绝不参与黑恶势力。
组织公益劳动
为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促进其修复社会关系、顺利融入社会,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近日,廊坊市安次区光明西道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公益劳动。
活动中,2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劳动开始前,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服刑人员进行了列队训话,讲明此次劳动目的是为了让服刑人员在劳动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同时强调社区服刑人员要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完成劳动任务。
通过此次活动,让各社区服刑人员认识到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