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一个户口本,一张身份证足矣。但对于有特殊原因没有户籍的贫困户来说,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无法证明自己是谁,是件非常尴尬的事。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实施,解决贫困户户籍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真心感谢警察同志,不仅让儿媳妇有了户口,还帮她找到了家人,并且孙子的户口也得到了解决,要不是你们,我们也享受不到国家的好政策!”11月6日上午,北谭庄乡山门口村村民杨先生骑着自行车走了50多里路,早早来到灵寿县公安局户政科,拉着户籍民警们的手,激动地说道。
走访发现,民警始终牵挂
原来,今年在走访工作时,岔头派出所民警发现辖区北谭庄乡山门口村杨某某在7年前收留了一名外来流浪智障人员,跟随其生活至今,一直没有户口。他们生的孩子也无法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从而也成了“黑户”。杨某某一家是贫困户,但是其收留的魏某某由于没有户口的原因导致许多惠民政策无法享受。民警得知消息后,迅速与户政科汇报与村委结合组成调查材料,并及时采集了魏某某的相关信息。
模糊线索,民警竭力寻找
由于她平时几乎不怎么说话,智力时好时坏,其他包括年龄等身份信息他也不了解。原本想通过DNA比对、人像对比等技术手段帮助其找回身份信息,但结果出来,两者均未发现任何线索。当时我们也曾,一度迷茫不知所措。”户政科科长刘志宏向我们说到。根据魏某某只言片语的叙说,刘科长系统的整理了所有信息,并向四川警方寻求帮助,努力排查寻找魏某的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她的家人。
多方联动,帮其找回亲人
经当地派出所核实,魏某某未上过户口。核实到这一情况后,户政科的民警根据规定,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户口补录,后为其办理了户口本与身份证,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看到他们拿着户口本,握着我的手,一直说谢谢这样的场景,我真的很感动。这样的感动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真挚也能够转化成我们基层民警扑下身子的精神力量,坚定我们扎根乡土,服务乡亲的决心。事实证明,用真情投身公安事业,用真心牵挂人民群众,用真诚凝聚各方力量,我们就一定能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户籍民警董复明最后说到。